“中國沒有理由不接受再制造”
——專訪卡特彼勒全球副總裁史蒂芬-費舍
《商務周刊》:一般制造企業的競爭力來源,比如精益生產模式、六西格瑪、供應鏈管理等等,是否同樣適用于再制造行業?為什么我們剛剛參觀工廠時看到工人比較少,而且比較安靜?
史蒂芬·費舍:再制造與常規制造沒有大的區別,你說的這些完全適用于再制造,我們非常廣泛的應用六西格瑪來開展我們的持續改進,我們還有“卡特彼勒制造系統”,上海工廠是“卡特彼勒生產系統”推廣方面的全球前10名。
你看到的景象是因為我們還處于打基礎的啟動階段,目前我們還不能非常自由和連續的進口我們生產所需要的舊件,生產規模受到一些限制,所以目前卡特彼勒在中國的再制造業務還比較小。因為我們在中國市場面臨兩個問題,一是用戶對再制造的理解,另一個是政府法規方面的支持。當政府的法規和用戶的理解都能提高的話,中國將有非常顯著的再制造需求。
在全球,卡特彼勒再制造一年要生產200萬件產品,很多工廠都非常繁忙。現在全世界再制造市場已經達到1000億美元,中國至少也有100億美元的市場前景,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來上海建立這樣一個工廠,目前這里是工信部批準的再制造試點企業,我們相信進口方面的問題將會得到解決,從而滿足我們生產線對原材料的需求。
《商務周刊》:政策方面的限制和消費者的認可,具體指什么?
史蒂芬·費舍:再制造行業要能夠在中國發展的話,有兩點是必須要滿足的,一個是自由的進口和出口,這不僅涉及到舊件,也涉及再制造產品;另一個是增值稅的結構要調整,這樣再制造的市場才會發展起來。具體來說,在進出口目錄上,美國幾十年前就有了“再制造”項(remanufactured),而在中國沒有。所以在中國舊件和再制造產品進出口時,就不知道怎么處理。
中國每年進口大量的鐵礦石來做鋼鐵產品,如果把舊件利用好,每年可以節省大量的鐵礦石進口。舊件是再制造生產的原材料,也是再制造業務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中國實施舊件回收方式,由于增值稅種的存在,使得非一般納稅人類型的客戶在消費再制造商品并返回舊件的交易鏈中,無法按適當的增值稅處理規則,處理與舊件押金相關的增值稅,結果過度負擔了舊件押金部分的增值稅負,直接影響了客戶消費再制造商品的積極性,特別不利于再制造有效回收舊件。卡特彼勒再制造希望協同國家相關部門一起研究探索,尋找解決方案。
在消費者端,現在再制造產品還沒有被消費者認為和新件一樣,因為他們不知道,其實再制造產品不是二手產品,它完全可以有與新產品一樣的質量、可靠性和壽命。不知不為過,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去使得客戶信服,提高他們的認知度,使他們能夠享受到和新產品一樣質量和服務的再制造產品。我們有一句話叫“再制造是會自我推銷的”,當客戶知道了再制造的好處,看到再制造產品帶給他們價值,就會很快接受并使用更多的再制造產品,很多再制造的信息又會傳遞到客戶的耳中,這樣他們的認知也會隨之提高。而中國是一個對價格敏感度相對更高的國家,我們研究過2006年再制造產品進入中國到現在客戶認知水平的提高斜率,發現和我們在國際上其他地方推廣再制造的情形是一樣的。隨著法規方面的改善,中國應該很快就會變為全球主要的再制造市場。只要我們不斷堅持,中國沒有理由不接受再制造。
《商務周刊》:再制造究竟有哪些好處,使得它可以實現“自我推銷”?
史蒂芬·費舍:再制造是一個非常好的業務,它有利于客戶,有利于環保,作為一個業務也有很強的營利能力。剛才說了再制造可以從成本上節約很大一部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這對于自然資源的需求也會大大減少。再制造過程大概可以減少85%的溫室氣體排放,還可以大大減少水和能源的消耗。
現在的產品復雜度在不斷提高,市場對某些產品比如發動機的排放要求也在不斷更新,一般的修理服務點已經沒有能力在這個深度上繼續服務,這就使得再制造大有可為。將來如果中國也實行歐3、歐4標準的話,這些修理店對舊的發動機的修復能力會受到更大的局限,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事實也證實了再制造的“自我推銷”能力,卡特彼勒以前大概80%左右的再制造銷售是在北美,現在這個比例大概是2/3,也就說大概已經有1/3的銷售在北美以外地區,今后我們希望北美以外的市場銷售能占到一半甚至更多。
《商務周刊》:與一般制造業相比,再制造的利潤率更高還是更低?為什么?
史蒂芬·費舍:再制造的原材料是從舊件獲得的,而舊件基本是免費獲得的,我們在再制造的過程中盡可能利用原有的零件,修復可以修復的,再增加一些新件,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所以它的營利能力是很可觀的。
《商務周刊》:既然再制造這么有利可圖,別人可能也會進入其中,卡特彼勒在這個行業里獨有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史蒂芬·費舍:在這個行業里如何賺錢,是卡特彼勒經過很多年摸索之后才形成的能力,并不是說所有人進入到這個行業就一定能賺錢。卡特彼勒是全球最大的再制造企業,在美國也有很多地區性的或者針對某一種產品的再制造企業,但像卡特彼勒這樣針對廣泛的產品系列和全球性的再制造企業很少,在這個行業里我們沒有全球性的競爭對手。
應該說卡特彼勒再制造的優勢首先在技術上,我們有能力修復和再利用盡可能多的原材料。一般的再制造企業只能從舊件中利用40%的原材料,但以我們的修復能力可以再利用舊件中60%—70%的零件;第二是我們有一個遍及全球的服務系統,我們在8個國家有19家再制造工廠,還有遍及全球的分銷商網絡,所以我們可以很便利的為客戶提供服務;第三是我們有“卡特彼勒生產系統”,這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價值;還有一個是我們有很好的系統對舊件進行管理,通過經濟杠桿使得盡可能多的舊件能夠返回到我們的系統里,提供給再制造工廠。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