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行業標桿,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充分展現騰飛的中國經濟、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業家精神。近日,“崛起的民族品牌”專題系列節目對話廣州五所環境儀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五所”)的總經理王志鵬先生,探討環境試驗設備領域的創新發展之路。
在科技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儀器設備制造行業猶如一座隱形的橋梁,悄然支撐著現代制造業與科研領域的跨越式發展。在這片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廣五所以六十七載春秋淬煉的匠心,從研制出中國首套環境試驗設備的初創企業,成長為全球環境試驗設備領域舉足輕重的創新標桿。
廣五所公司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五所的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從“修理工廠”到世界品牌,廣五所人致力于破解“卡脖子”難題,圍繞“氣候環境模擬”業務課題,以自主創新為筆,以智能制造為墨,書寫著中國儀器設備制造的新篇章。
節目現場,王志鵬先生向大家講述了企業的發展歷程,回望廣五所的發展軌跡,一部中國環境試驗設備行業的進化史赫然在目。1958年,當第一臺環境試驗設備在廣五所前身誕生時,便注定了這家企業與國家工業命運緊密相連的基因。從計劃經濟時期的科研配套單位,到改革開放后率先探索市場化道路的行業先鋒,再到國際技術合作,最終在2013年毅然收回全部股份開啟自主品牌征程,廣五所的每一步都踩準了時代發展的節拍,六十七年信念堅守,他們用“四代跨越”詮釋了中國制造從跟跑到領跑的突圍之路。
如今,其產品矩陣已覆蓋氣候、力學、電子產品可靠性等多個領域,從模擬多種類極端氣候的試驗箱到檢測芯片力學可靠性的振動臺,從保障高鐵安全的綜合測試系統到護航無人機研發的環境模擬艙,在一個個科研院所的實驗室里,在一條條智能制造的生產線上,在一幕幕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現場,處處可見廣五所設備的身影。
“曾經,高端環境試驗設備的核心部件被國外壟斷,我們買一臺設備的錢,70%利潤要支付給國外供應商。”王志鵬回憶道。轉折發生在企業實施自主可控戰略后,通過組建跨學科研發團隊,在環境模擬技術、精密控制算法等領域取得突破,不僅打破國外技術壁壘,更構建起從核心部件到整機系統的全鏈條競爭優勢。如今,廣五所的產品已進入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高端集成電路研發、低空經濟、機器人智能制造等新興領域,助力中國制造突破“卡脖子”難題。
廣五所的創新密碼,藏在生產車間的每個細節里。在總裝車間,工程師們正調試一臺即將交付的極端條件三綜合試驗箱,這臺設備能同時模擬溫度、濕度、振動三重綜合復雜環境,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作為行業領軍者,廣五所的擔當不止于技術創新。在行業標準制定前沿,廣五所牽頭起草的近二十項國家標準,正在重塑行業技術體系;在人才培育方向,企業與高校共建的聯合實驗室,每年為行業輸送數百名專業人才,被譽為“環境試驗設備的黃埔軍校”;在社會責任領域,企業研發的便攜式環境監測設備,正助力“雙碳”目標實現。這種“頭雁”效應,在2023年行業寒冬中尤為明顯,當不少企業面臨訂單下滑時,廣五所憑借全產業鏈優勢,市場份額逆勢增長。
在時代浪潮中,國企既是科技創新的領航者,也是社會責任的踐行者。廣五所深諳技術沉淀賦予的戰略優勢,并用數十年厚積薄發的人才儲備與自主技術,鑄就了“中國智造”的硬核底氣;廣五所不僅以“全維度驗證”重構質量標桿,更以“全鏈條擔當”托舉行業升級。
站在新的歷史坐標上,廣五所正謀劃著更大的布局。廣五所正在籌建國家級創新中心,聚焦量子傳感、AI自校準等前沿技術。王志鵬展望:“未來五年,我們要讓中國環境試驗設備在全球市場從‘跟跑’變‘領跑’。”這個目標并非空談,企業最新研發的產品已達國際領先水平,正在為環境儀器設備制造提供“中國方案”。
從珠江畔的修理工廠到全球環境試驗設備領域的創新高地,廣五所的蛻變之路,折中國制造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的堅定步伐。當匠心精神遇見創新基因,這家企業正在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國儀器設備制造,完全有能力在全球市場掌握話語權。在這條充滿挑戰的征程上,廣五所的故事,不僅是一個企業的成長史,更是中國制造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