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寧夏出臺了《關于加快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意見》,意見中明確規定:對新能源裝備制造成套企業和關鍵部件專業制造企業,從生產之日起8年內,免征所得稅地方部分;增值稅地方部分列支返還給企業,用于技術進步和項目改造;專業化協作配套企業為主機企業配套的產品,增值稅地方部分列支返還給企業,用于企業積累和發展。
記者8月3日從寧夏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了解到,為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在寧夏剛剛出臺的《關于加快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意見》中明確規定:對新能源裝備制造成套企業和關鍵部件專業制造企業,從生產之日起8年內,免征所得稅地方部分;增值稅地方部分列支返還給企業,用于技術進步和項目改造;專業化協作配套企業為主機企業配套的產品,增值稅地方部分列支返還給企業,用于企業積累和發展。
據了解,寧夏豐富的風力和太陽能資源為發展新能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以7年前賀蘭山風電場第一臺風機吊裝成功和2007年寧夏發電集團第一個330千瓦光伏電站開工建設為標志,經過7年的發展,寧夏目前已建成風電67.8萬千瓦,在建的10個項目共48.6萬千瓦也在進行中;已建成太陽能光伏發電6個項目6萬千瓦,在建13個項目16.3萬千瓦。足以證明,寧夏新能源產業步入了發展快車道。
《意見》還提出,重點支持銀星能源、恩德銀川、天凈風電設備、陽光硅業等新能源企業,鼓勵主機企業聯合電力設計、電力建設等單位組成總承包公司,提供成套技術裝備;重點支持西北軸承、須崎鑄造、臥龍變壓器、力成電氣等裝備制造行企業,積極開展晶體硅材料、葉片、機倉罩等關鍵零部件、材料、系統的研發設計制造。
另外,《意見》還規定:凡是自治區認定的新能源裝備制造產品,要列入自治區產品使用目錄;在新建項目或改造項目中,要鼓勵使用本地新能源裝備制造產品;在政府采購中,優先選用本地新能源裝備制造產品;規劃建設、交通運輸等部門要在公共設施、道路、住宅小區等項目建設中,積極推廣使用本地新能源裝備制造產品。力爭到20l5年,全區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工業總產值達到220億元。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