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國新辦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
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袁達、肖渭明就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兩重”“兩新”接續政策安排、民生保障等熱點問題作出回應。來看重點內容:
1.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制定,既要兼顧需要與可能,也要做好與中長期規劃銜接;
2.今年宏觀政策還有充足空間,加上宏觀調控手段和經驗更加豐富,可以為實現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3.將設備更新支持范圍擴大至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領域;
4.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給予補貼;
5.在去年提前下達今年約1000億元項目清單的基礎上,近期將再下達一批項目清單,推動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6.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拓展“兩重”建設支持范圍,進一步提高國債資金對項目的支持比例;
7.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盡快向社會公布《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綜合施策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走深走實;
8.抓緊出臺《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制定《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辦法;
9.推動在更大范圍實現公積金異地取用、社保卡異地激活使用、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10.推動完善行政處罰等領域行政裁量權基準,提高行政執法規范性;
11.在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中對涉民營經濟的政策要開展專項評估;
12.完善民營企業融資支持政策制度,推動落實解決賬款拖欠問題。
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制定要做好與中長期規劃銜接
當前,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如何設定是外界對中國經濟關注的焦點之一。對此,袁達表示,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制定,既要兼顧需要與可能,也要做好與中長期規劃銜接,充分體現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的需要。
袁達提到,今年的目標制定,有以下考慮因素:一是有困難挑戰,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今年我國經濟運行面臨不少新的困難和挑戰;二是有積極因素,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暢通國內大循環將有效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三是有調控能力,去年出臺政策的效應將持續顯現,今年宏觀政策還有充足空間,加上宏觀調控手段和經驗更加豐富,可以為實現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袁達表示,對推動今年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充滿信心,對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充滿信心。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實施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強化政策統籌協調,增強政策一致性,加快政策傳導落地,更快更充分地釋放政策效能。
近期將再下達一批“兩重”項目清單
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兩重”建設)是去年在投資方面的重點措施之一。
截至目前,2024年7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的項目已基本全部開工、完成投資超過1.2萬億元,2025年約1000億元項目清單也已提前下達。
袁達透露,今年將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更大力度支持“兩重”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從三方面加力推進。
一是加大建設力度。繼續支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高等教育提質升級等重點任務。將水利支持范圍拓展至全國大中型灌區、大中型引調水工程;將重點都市圈城際鐵路建設等項目納入支持范圍;在全國范圍全面實施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
二是加強軟硬結合。堅持項目建設和配套改革相結合,抓緊推進規劃政策制定和體制機制創新,完善投入機制,提高投資綜合效益。
三是加快工作進度。在去年提前下達今年約1000億元項目清單的基礎上,近期將再下達一批項目清單,推動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提高投資效益。對此,趙辰昕指出,除了高質量推進“兩重”建設外,還要高效益用好政府投資、高水平調動社會投資。
具體來看,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適度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并優化支持范圍,聚焦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公共領域項目,持續補短板、調結構、惠民生。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機制,用好“正面”“負面”兩張清單,更好發揮專項債券投資效益。推動“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順利收官。
同時,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滾動接續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拓展民間投資發展空間。篩選重點民間投資項目深化投貸聯動合作,推動更多PPP新機制項目落地實施,更大力度支持基礎設施REITs市場擴圍擴容,通過這些舉措,持續幫助民營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以及其他發展中的問題。
將盡快公布《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
推進標志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是國家發展改革委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肖渭明表示,標志性改革舉措主要集中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加快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兩個方面。
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方面,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盡快向社會公布《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綜合施策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走深走實。抓緊出臺《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制定《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辦法;加快啟動實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加快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構建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加快推動打通斷頭路、跨省航道主要瓶頸;推動在更大范圍實現公積金異地取用、社保卡異地激活使用、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推動完善行政處罰等領域行政裁量權基準,提高行政執法規范性。同時,加大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問題線索的核查、整改和通報力度,促進以查促改、以案促治。
加快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有三方面考慮:一是在法治建設上,推動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同時,配合有關方面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有效維護好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二是在政策舉措上,在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中對涉民營經濟的政策要開展專項評估。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經營主體公平開放,特別是向民營企業公平開放。進一步向民營企業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完善民營企業融資支持政策制度,推動落實解決賬款拖欠問題。三是在工作機制上,健全國家、省、市、縣四級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用好民營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平臺,廣泛聽取各企業的意見和建議,推動解決企業急難愁盼、重大共性問題。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我們的態度是無論外部環境怎么變,怎么充滿不確定性,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和行動都不會變。”趙辰昕強調。
今年在對外開放的政策引領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將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引導更多外資投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領域以及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同時,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準備工作,進一步完善封關軟硬件條件,支持海南大力培育發展外向型經濟。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