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工業領域數據安全能力提升實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圍繞提升工業企業數據保護、數據安全監管、數據安全產業支撐三類能力,明確提出11項任務。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6年底,我國工業領域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數據安全保護意識普遍提高,重點企業數據安全主體責任落實到位,重點場景數據保護水平大幅提升,重大風險得到有效防控。數據安全政策標準、工作機制、監管隊伍和技術手段更加健全。數據安全技術、產品、服務和人才等產業支撐能力穩步提升。
關鍵指標包括:
基本實現各工業行業規上企業數據安全要求宣貫全覆蓋。
開展數據分類分級保護的企業超4.5萬家,至少覆蓋年營收在各省(區、市)行業排名前10%的規上工業企業。
立項研制數據安全國家、行業、團體等標準規范不少于100項。
遴選數據安全典型案例不少于200個,覆蓋行業不少于10個。
數據安全培訓覆蓋3萬人次,培養工業數據安全人才超5000人。
工業企業數據安全意識和能力普遍薄弱
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新型生產要素,與國家經濟運行、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方面密切相關,保障數據安全已成為事關國家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
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在解讀《實施方案》時表示,2023年9月,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召開,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邁向新征程,工業領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速提質升級。在促進工業數據流通共享和開發利用的同時,伴隨而來的大規模數據泄露、勒索攻擊等風險形勢日趨嚴峻,工業企業數據安全意識和能力普遍薄弱、地方主管部門監管工作缺抓手缺隊伍、技術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亟待研究解決。
“總體看,加強數據安全保障是新型工業化發展繞不過的坎,是推進新型工業化行穩致遠的基礎和前提。”該負責人表示。
從不同類型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大型工業企業的數據安全保護工作是伴隨著企業工業互聯網安全工作開展起來的,更偏重與工業互聯網的安全工作相融合,對數據安全保護的專項工作尚在起步階段。而中小工業企業,因為本身工業互聯網或者數字化水平和能力有限,在企業數據安全保護工作方面只是通過簡單的工控防護來進行,并未涉及專門的工業數據安全工作。
在工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過程中,企業的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雖得到大幅提升,但同時也帶來更為復雜的網絡安全威脅。工業企業必須構建一個堅實的工業控制系統安全保障體系,以確保生產過程的安全和穩定。
提升數據安全監管能力
“工業數據安全監管是一個體系化的工作,涉及數據流轉的全流程,因此在整個監管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困難。”賽迪顧問總裁助理高丹認為,一是工業企業數量多、規模大小不一致、行業眾多,監管既需要布局到每家企業,又需涉及非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領域;二是工業行業差異度很大,需要出臺與各行業關聯性很強的行業規范、標準;三是工業企業數據安全工作開展,既需要制造業行業的人才,又需要數據安全領域的人才。
《實施方案》從四方面規劃了如何提升數據安全監管能力:
一是完善數據安全政策標準,具體包括建立健全政策制度、完善全流程監管機制、研制重點急需標準等任務,并鼓勵地方積極制定相關政策。
二是加強數據安全風險防控,在做好風險信息報送與共享、組建風險分析專家組、動態管理風險直報單位庫、建立重大風險事件案例庫、加強風險提示等常態化工作基礎上,打造“數安護航”專項行動和“數安鑄盾”應急演練2個品牌活動,有效提升風險事件防范和處置水平。
三是推進數據安全技術手段建設,統籌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管理平臺,加快推進“部-省-企業”三級監測應急等技術能力建設和協同聯動。建立工業領域數據安全工具庫,為高效開展監管和保護工作提供規范化、便捷式工具服務等支撐。
四是鍛造數據安全監管執法能力,明確提出規范事件調查程序,豐富取證方法和手段,完善執法流程機制和加強執法案例宣介與警示教育。推動地方主管部門將數據安全納入行政執法事項清單,打造專業化、規范化監管執法隊伍。
工業領域既是我國數字化轉型發展的主陣地,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沿,工業數據安全越來越成為工業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在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速推進的新形勢下,《實施方案》有助于進一步加速構建工業領域數據安全管理體系,加強工業領域數據安全保障。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