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處于百年未有之變局,地緣政治沖突多發頻發,全球極端自然災害增加,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導致線性預測的準確度自然大幅下降。
2023經濟運行出現諸多預期之外,其一就是房地產下行速度和幅度均超出預期,簡單擴張、高速增長的舊模式已經過去。
2023房地產低迷體現在房地產銷售、投資和價格持續下行。從節奏看,一季度開門紅小陽春、二季度下行壓力,7月醞釀政策,8月出臺,9月一個月好轉,10月、11月形勢繼續下行。
從價格看,二手房價格持續下行,10月房價加速下行,70個大中城市、北上廣深環比都負增長。截至10月底,在70個大中城市中,二手房價上漲城市數量僅有2個,下跌67個;新房上漲城市僅有11個,下跌城市有56個。
從銷量看,今年1-10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7.8%,跌幅連續6個月擴大。
在工程機械市場整體需求中,基礎建設與房地產綜合占比超60%。房地產市場低迷,地產企業開工意愿較低,包括建筑企業普遍存在的資金缺口等問題,直接導致工程機械設備開工率不足,設備需求端購買意愿和支付能力開始下降,包括挖掘機、塔式起重機等設備的銷售量同比下降。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共銷售挖掘機178320臺,同比下降27.1%;其中國內82355臺,同比下降43.5%。2023年11月當月銷售各類塔式起重機1069臺,同比下降38.8%,其中國內943臺,同比下降42.8%。而根據建筑起重機分會對30家行業主體制造企業的統計,2023年前10月塔機和升降機銷售臺數約2.87萬臺,金額179億元,行業銷售總臺數下降25.5%,金額下降11.3%。
過去20多年里,建筑業以及相關的裝備制造業尤其是工程機械行業之所以能迅猛發展,一方面得益于土地財政模式催生出了龐大的房地產市場,另一方面就是基建投資一直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引擎,甚至是托底經濟的主要手段。不論整體經濟與各個行業的經濟走勢如何,總會有海量的固定資產投資為建筑業創造市場。
對于建筑企業而言,未來預測市場的方式要發生轉變。過去判斷市場體量如何,基本只要看政策和規劃就可以了,無論如何基建投資都要進行,因為它是為市場注入活力的一種手段。
可接下來,基建建設要開始算經濟賬,只有能夠直接產生正面價值的基建設施,才有真正落地的可能性,像之前在沙漠地帶修高速路的瘋狂注定不會再上演,絕大多數基建投資將從推動經濟的角色變為經濟發展的助力。簡而言之,行業中業務會不會產生的判斷標準將從“想不想”,變成“值不值”。
12月21日至22日,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對2023年重點任務進行了盤點。其中在住房保障方面,啟動了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穩步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公租房和棚改安置房等建設。
此前10月份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推進“三大工程”,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央行也表示將為“三大工程”建設提供中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可以看得出,“三大工程”是2024年經濟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工程機械內需企穩復蘇的重要推動力量。
根據廣發證券的分析預測,中性情形下預計城中村改造明年投資規模約有7000億元,可撬動地產投資5.8個百分點;中性情形下保障性住房體系建設明年投資規模約有2340億元,可撬動地產投資2.0個百分點。
2024年“三大工程”對地產投資規模的貢獻預計或有0.93萬億元,拉動7.8個百分點(保守和樂觀情形下則或可分別拉動5.5和10.9個百分點)。在不考慮“三大工程”的情況下,按照地產投資-10%來預期,而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有望將2024年地產投資上拉至-3%以內。增速假設符合2024年全年GDP5%的所需要的需求端條件。出口觸底、財政擴張、“三大工程”有望成為帶動2024年總需求進一步好轉的三駕馬車。
基建和房地產影響具體涉及到工程機械行業,近兩年工程機械行業發展進入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時期,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盡管行業出現了一定的周期性調整。但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沒有改變,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條件也沒有改變。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蘇子孟11月中旬在挖掘機行業年會期間表示,雖然行業面臨著新機銷量底部震蕩、社會存量高位增加、企業競爭更加激烈等挑戰,但工程機械行業長期總體看好,2024年謹慎樂觀。
對于工程機械市場2024年發展走勢,柳工證券部人士對媒體記者表示:“明年行業將進入穩定恢復階段。行業(內需)已連續兩年大幅下滑,以土方機械為例,目前的需求已經低于2015年,那時候是最不景氣的年份,所以再下滑的基礎已經沒有了。”
中聯重科證券部人士也表示,我們認為最差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但具體情況還要看基建和房地產項目開工的恢復進程。房地產確實有一些政策性松綁,但目前市場端反應并不是很明顯,所以還要看明年過完年,觀察項目的開工情況。
當然,2024年仍會面臨一系列風險挑戰:既有中長期和結構性因素,還有短期的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金融風險、結構性失業等問題。房地產是決定明年經濟能否恢復到5%以上的關鍵。“三大工程”能否真正擔負起“三駕馬車”之一的重擔,工程機械能否借此企穩復蘇,我們拭目以待。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