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消息,在2023年全國兩會上,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工業總工程師、中鐵裝備副總經理、首席專家王杜娟提交了關于工程機械發展的相關建議。她建議,對工程機械電動化產品實行三年補貼政策,同時明確老舊工程機械退出管理政策。
作為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產銷國,全行業柴油消耗量約占全國總量三分之一,平均一臺高排放工程機械排放量相當于30-50臺家用轎車的排放量之和,一些使用時間過長的老舊工程機械排放量更大。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主要工程機械產品的市場保有量已超過一千萬臺,其中國一排放(含)以前的設備有近百萬臺。
工程機械長期以來多采用柴油內燃機提供動力,排放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存在耗能高、污染環境等問題,據測算,我國工程機械年度碳排放總量超過2億噸;由于沒有明確的老舊工程機械的淘汰退出的管理政策,大量老舊設備無法處理,給工程機械用戶、企業和社會帶來很大的負擔。
當前,我國工程機械電動化處于發展的關鍵階段,龍頭企業在關鍵技術、產品研發、技術驗證與工業性試驗、產業鏈構建等方面取得一定進展,部分企業電動化產品經過一定的考核、試驗、改進,開始進入工程應用。但目前由于使用量較少,產業鏈構建有待進一步加強,當前電動工程機械整機成本居高不下,用戶購買價格相當于同類內燃動力工程機械的2倍以上,嚴重削弱了用戶購買意愿,形成“叫好不叫座”局面。
工程機械電動化將促進動力電池及電驅動功能部件和控制系統的研發投入和技術進步,推動相關領域技術突破,將有助于我國工程機械實現“彎道超車”和“領跑”,推動全球工程機械領域綠色革命。
王杜鵑建議,可以參照貨運電動汽車的補貼方式,遵循“誰購買誰使用誰享受”補貼原則,對用戶購置的純電動產品(限中國內地為原產地,且RVC>60%)予以補貼。補貼對象僅限T/CCMA 0001-2011《工程機械定義及類組劃分》團體標準中所列產品。對工程機械電動化產品實行三年補貼政策,推動工程機械電動化,預計到2025年行業電動產品的銷量將有大幅度提升,三類主要產品可實現銷售收入分別為420億元、200億元、100億元,減少的碳排放量分別超過164萬噸、146萬噸、117萬噸,預估全行業的年度碳排放量可減排400萬噸以上。
同時,她建議,完善在役工程機械備案登記制度,對存量工程機械進行分級和分類,并出臺相應的規定,對不滿足標準的老舊設備進行淘汰。鼓勵老舊工程機械提前退出,并予以適當補貼。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