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今晚(11月4日)開幕,全球新品精品將集中亮相,帶動我國消費升級、助力百姓美好生活。進博會于2022年11月6日-9日,在NH館(北廳)設立新品發布專區,匯聚首發精品、激發創新靈感、搭建合作平臺、促進共同發展。發布專區將分展區分行業集中展示94場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活動,為您帶來視覺盛宴、前沿動態和更多更精準的對接機會。
本次新品發布平臺汽車展區選取2家代表性企業,以“雙碳加速變革,智能引領未來”為線索,代表性展示世界汽車工業最新發展成果。展區首次設置商用車板塊,著力展示一批世界商用車領域最先進產品技術;迎合電動化發展趨勢和中國汽車創新升級需要,展示世界企業在降碳、氫能發展方面的創新產品和發展理念,打造展示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的前沿高地。作為融入汽車工程機械基因的數字化全媒體矩陣平臺,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6300.net)、中國輪胎商務網(tirechina.net)探訪展館新品發布專區,領略今年進博會悄然發生的新變化。
全球產品進入中國的第一站
自2018年以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已經成為對外開放的一張名片。按照官方披露的數據,本屆進博會共有14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展,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超280家,回頭率近90%;數量超過上屆。
今年的進博會延續了以往 “新時代,共享未來”的主題。但變化也在悄然發生:比如越來越多的領軍科技公司把進博會作為自己的新品首發站;今年,全球15家品牌價值車企集體亮相汽車展區,來自歐美日韓等汽車強國的知名車企都帶來了最新、最前沿的產品和技術。
據了解,汽車展區是500強及龍頭企業占比最高、首發首展產品最多、展臺特裝率最高的展區。展覽面積有3萬平方米,超過40家企業參展,其中,500強及龍頭企業有28 家,占比近七成;代表性首發產品有32 項,其中,“全球首發”3項、“亞洲首發”7項、“中國首發”22項;展臺特裝率高達99.7%。
今年汽車展區首次設立了商用車板塊,首次獨立參展的戴姆勒卡車將帶來3款“中國首發”的尖端車型,其一是新一代大件工程設備運輸車,最大牽引重量可達250 噸,相當于12臺挖掘機,可填補中國大件運輸行業的空白之處。
據介紹,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總部位于德國斯圖加特,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制造商,全球第一大豪華車生產商、第二大卡車生產商。公司旗下包括梅賽德斯-奔馳汽車、梅賽德斯-奔馳輕型商用車、戴姆勒載重車和戴姆勒金融服務等四大業務單元。2022年2月,戴姆勒正式更名為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像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這樣的百年跨國企業,已經是進博會多年的老朋友了。但從這些老朋友們展臺上新產品越來越高的附加值來看,我們相信,進博會的展臺布置、展品選擇,也一定程度上映射著這些公司未來戰略目標的變化以及對中國市場的重新審視。
中國市場正在成為“創新策源地”
中國大市場,世界大機遇。從我們的訪談中可以看到,通過進博會,展商感受到了中國巨大消費市場的強勁吸引力。凱迪拉克超豪華旗艦轎車是一臺全球“孤品”、唯一一輛手工豪華旗艦轎車。它配置了可調光的智能全景天窗,通過懸浮粒子玻璃技術,實現四分區合變照明,還采用了大量的3D打印部件,總數量超過100 個,超過迄今為止任何量產的車型。作為全球唯一的展品,在凱迪拉克看來,中國市場正在成為“創新策源地”;更有知名品牌宣布將中國市場視為“創新基地”,未來在中國誕生的產品、服務會向全世界輸出……這種定位變化是悄然卻又極不尋常的。要知道,在以往觀察外資的視野里,中國工廠、制造業紅利、性價比、廉價勞動力優勢這些詞語出現得更多。
市場人士認為,無論是此前的制造紅利還是如今的創新紅利,其底色來源都是一個:開放。中國有14多億人口和4億以上中等收入群體,每年進口商品和服務約2.5萬億美元,市場規模巨大。中國也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躍升至第十一位。大道如砥,大勢如潮。新時代十年跨越,交出彪炳史冊的時代答卷,我國GDP經濟總量從54萬億元到突破114萬億元,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作為全球第一汽車和工程機械產銷大國,以及全球制造業第一規模大國。在跨國公司們眼中,龐大的中國市場具有的吸引力,絕不僅僅是消費能力可以簡單概括的,海量交易和中產階級形成以及消費者習慣帶來的交易大數據,意味著許多新的可能。
這些變化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中國始終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推動更大力度更大范圍的開放。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