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一國際發布了2022年一季度的數據——海外收入增長達161%,收入占比達到26.5%,其中礦山裝備板塊增長255%。從三一國際上述數據中,大致可窺見今年以來長沙工程機械行業的兩個顯著特征:海外市場一路飄紅;礦山機械井噴式增長成為營收新增長點。
國外市場大幅增長對沖下行壓力
單純看今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整體形勢,不容樂觀——主要工程機械產品相比去年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挖掘機為工程機械之王,一季度國內銷量同比下降54.3%。
然而,令人驚喜的是,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平地機和汽車起重機等主要產品出口都有大幅增長。
長沙企業亦是如此。
記者日前在鐵建重工長沙產業園區看到,幾個多跨車間里,一條條“地下長龍”靜臥待飛,出口斯里蘭卡、 新加坡、土耳其、印度和韓國等國的多臺TBM(硬巖掘進機)和盾構機的制造大多已進入總裝和交付階段。
鐵建重工的海外業務延續去年火熱態勢,TBM、盾構機、鉆爆法隧道裝備在內的多類別產品實現新突破。今年一季度,鐵建重工海外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超9倍,海外經營節節攀升。
而三一集團子公司三一國際增速更是“超預期”。一季度,三一國際海外營收增長達161%,超過整體營收的四分之一。
山河智能在多個海外區域也實現了高速增長。山河智能國際營銷公司有關負責人解釋,當前,“一帶一路”帶動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對挖掘機械、地下工程裝備、起重機械等保持高需求,歐洲綠色工業為新能源動力機械也帶來機遇。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無論是徐工、柳工,還是三一、中聯,對企業營收貢獻最大的仍是國內市場,海外市場占比依然較小。在一定程度上,海外市場增收可以對沖下行壓力,但作用究竟有多大,還需要繼續觀望。
礦山機械開啟煤炭行業生產革命
今年以來,在工程機械細分領域中,礦山機械賣得尤為火爆,與低迷的行業態勢形成了鮮明反差。
此前,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全球礦山機械行業尤其是高端市場一直由歐美企業所壟斷,但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國內礦山機械品牌逐步走上了規范化、規模化發展之路。
打破全球市場固有格局,需要中國企業抱團發力。放眼國內,徐工、廈工、柳工、三一、中聯、鐵建重工、山河智能都布局了相關業務線。在5月的第27屆巴西農業技術博覽會上,徐工當場簽署了2億美元的“E20”新能源設備供應協議,包含600多臺新能源產品,成為展會簽約金額最大的贏家。
中聯重科在礦山機械領域的布局由來已久,在技術積累和產品布局都有所突破。迄今,中聯重科礦山機械產品已經覆蓋鉆孔直徑76~152mm的礦用鉆機、70~300 噸礦用挖掘機、70~230 噸礦用自卸車等成套設備,且呈智能化、綠色化和集成化趨勢。
鐵建重工涉足礦山領域是近幾年的事。從最初的國產首臺超高巷道快速成套裝備到錨桿臺車,再到礦用TBM,鐵建重工的礦山機械塊頭一個比一個大,產品線愈加豐富。
同樣推動煤炭行業生產革命的還有三一。“我們的工作面以前最少要14人,使用三一的這套智能綜采設備,現在4個人就可以保證正常生產。”云南雄達煤礦相關負責人說。
市場認可帶來的是大額訂單。三一國際有關負責人介紹,三一國際礦山裝備板塊一季度同比增長82.7%,掘進機訂單排產到了8月份,綜采訂單排到了10月份。
海外大幅增長態勢將繼續保持
海外市場能否持續大幅增長?在行業看來,答案是肯定的。
年初發布的《2022年度百家中國制造企業出海調查》顯示,95%的工程機械行業企業認為2022年海外業務將保持增長;其中30%的企業期待50%以上的增長,15%的企業期待30%~50%的增長,50%的企業預計達到10%~30%的增長。
而從上述企業今年出海表現來看,長沙企業增速都明顯高于預期,這將增強企業信心,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
山河智能董事長、首席專家何清華表示,2022年將抓好海外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競爭力,與事業部和中心平臺形成合力,牢牢抓住機會,共同推動山河海外市場質量和數量上的雙提升。
“公司一直重視海外市場的本土化經營,前期的海外布局目前已經進入到了厚積薄發的‘收獲期’,產線和產品版圖也在一直擴大,這些都為海外業務的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何清華說。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