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卡特彼勒組建合資公司16年后,兩家公司不歡而散,徐工集團最終決定完全退出合資公司,進而獨自發展挖掘機。
昨天從徐州產權交易所了解到,徐工集團擬以6.8億元的價格出讓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15.87%的股權。股權轉讓完成后,徐工集團將不再持有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的股份。
“我們兩年前就說要退出了,當時卡特彼勒提出要獨資。之所以到目前才正式宣布退出,因為這期間需要談判。”徐工集團內部人士昨天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雖然賣的錢不多,但是徐工繼續在合資公司持股已經沒有什么意義。”
對于是否接手這部分股權,卡特彼勒中國區公共關系部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如果公司買下這部分股權,到時候會發公告的。”
不過卡特彼勒中國區公共關系部相關人士此前曾向記者證實,卡特彼勒當時的確提出了獨資的想法。
徐工集團在產權轉讓公告中提出,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其他股東享有優先購買權,意向購買方主營業務為在中國和海外市場生產和銷售工程機械,且應一次性支付全部的股權轉讓價款。這正符合卡特彼勒的當初想法。
1994年10月,卡特彼勒和徐工集團組建了中國第一家生產高等級液壓挖掘機的合資企業——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當時,徐工集團與卡特彼勒共同投資8200萬美元,雙方持股比例為4:6。
根據雙方的協議,合資企業成立后,徐工集團自己不能生產挖掘機。然而,合資公司組建以后的前幾年一直在虧損。徐工集團內部人士的解釋是,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卡特彼勒利用合資公司高價從自己在國外的公司采購核心設備。
利用這種機會,卡特彼勒逐漸向合資公司增資擴股。目前,徐工集團在合資公司原有的40%股權比例,被稀釋成15.87%。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在一次公開場合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每年雖然可以分得幾千萬利潤,可是這么一點分紅,沒什么意義。”
按照徐工集團當初與卡特彼勒的約定,如果徐工集團不退出,徐工集團就不能生產挖掘機。這讓徐工集團此后多年時間喪失了發展挖掘機的機會。
在2008年徐工集團下定決心退出這個合資公司后,徐工集團組建了自己獨資的挖掘機生產企業——徐州徐工挖掘機械有限公司。
“挖掘機具有最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國泰君安分析師呂娟說,挖掘機是工程機械最大的細分產品市場,在多種場合可以替代裝載機、推土機進行施工作業,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每年挖掘機產量都遠高于裝載機和推土機的產量。
國內挖掘機市場增長異常迅猛。在卡特彼勒與徐工集團組建合資公司的1994年,國內挖掘機銷量只有2150臺,但是到了2009年,銷量達到了95000臺左右,16年時間增長了43倍。
徐工集團挖掘機規劃產能3萬臺,目前已開始對外銷售。“賣得非常好。”徐工集團上述內部人士說。
盡管眾多外資品牌在國內合資或獨資設廠生產,但中國每年依然有數萬臺挖掘機從國外進口,一度占實際需求量的30%~40%,2009年仍有21%的挖掘機從國外進口,進口替代空間依然很大。
呂娟認為,未來中國挖掘機行業會呈現兩個現象,一是本土挖掘機的份額會繼續提升,伴隨行業的成熟,占比會超過50%;二是隨著本土品牌的崛起,行業進口占比會繼續下降,核心零部件自給率會提高。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