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中大型產品占比提升,現在我們建筑起重機(也稱‘塔機’)產品銷售均價比前幾年有了大幅提升。”在10月25日的“大塔吊裝論壇”上,中聯重科副總裁、中聯建筑起重機總經理唐少芳表示。
“核心原因在于,中國塔機行業正步入‘大塔時代’,大塔銷售占比逐漸增長。”唐少芳認為,回顧和展望中國的建筑發展歷程,當下有兩大發展趨勢——吊裝行業重型化和建筑行業工業化。“新基建尤其是風電等新能源基建越來越大型化,裝配式建筑越來越普及,越來越多領域的吊裝要運用塔機,且越來越多要求用‘大塔’來吊裝。”
這促成塔機這一工程機械細分領域正在發生新變化。“小型塔機受了一些影響,但中型、大型塔機反而更好賣了,同時單價上升空間打開了。”塔機行業人士表示。
“大塔時代”逐步來了
隨著中國超級工程的逐年遞增,建筑工業化占比提升,吊裝行業重型化的發展正突飛猛進。“構件越來越重,建筑越來越高,橋梁跨度越來越長。值得一提的是,6兆瓦級風電、100萬千瓦級核電也已開始推廣。”在論壇主題演講中,唐少芳談到。
房產建筑領域是塔機應用的主陣地,建筑工業化也給塔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根據《2019年裝配式建筑發展概況》報告,PC構件市場空間不斷擴大,2019-2025年復合增速為38% 。2020年,裝配式建筑占比為15%;預計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占比將超過30%。
“建筑工業化將引起塔機設備的一輪新的革命。新加坡的裝配式建筑吊裝,是整間或整套公寓樓的吊裝,用的都是600tm到1200tm的塔機。中國的裝配式建筑,也會朝此方向發展,大塔將迎來高速發展時期。”唐少芳表示。
“小塔50萬元左右/臺,中型塔機一臺150萬元到幾百萬元,未來塔機發展空間很大。”一位行業分析人士認為。
在新基建領域,以風電建設為例,風電項目功率越來越大,高度越來越高,噸位越來越大。“現在,不少風電裝置高度超過150米,重量超過140噸。這時候,傳統的吊裝方案難以滿足要求,大塔吊裝的優勢開始顯現。”唐少芳表示。
以正在修建的“常泰長江大橋”為例,其將是世界上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根據設計方案,該大橋需要超大型塔機才能滿足其施工工法。
面對這樣的吊裝要求,汽車起重機、履帶起重機以及傳統的塔機皆難滿足。為此,中聯重科為“常泰長江大橋”特別打造了全球最大上回轉塔機——W12000-450。該產品重達4000噸,額定起重力矩達12000噸米,是全球首臺超萬噸米級的上回轉超大型塔機,其最大起重重量達到450噸,最大起升高度400米,相當于可以一次起吊300輛小轎車至130層樓的高度。
“這樣級別的塔機裝備單價可能在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塔機行業人士透露。
據介紹,受益于碳排放目標的提出,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新趨勢之一,風電、光伏等行業帶動的超大噸位機型增長依然動力強勁。而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升,石油化工、煤化工、冶金建設、航天工程等大型建設領域,出現了大量百噸級、千噸級的大型構件、設備,同時隨著模塊化建設方式的成熟應用,中大型吊裝服務行業的發展得到了有效促進。此外,新基建乃至建設施工領域新技術、新工法的推廣應用,也拉動超大噸位機型市場需求。
工程機械行業馬太效應明顯
10月25日,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蘇子孟表示,近年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部分產品銷量屢創歷史新高。
經協會統計匯總,在扣除不可比因素、重復數據和非工程機械產業營業收入之后,2020年重點聯系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893億元,同比增長30.4%;實現利潤442億元,同比增長48.3%。今年1至8月統計的12種主要產品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產銷量超132萬臺,同比增長44%;統計12個重點企業集團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4.3%,全行業進出口累計同比增長49.7%。
不過,進入三季度后,工程機械逐步面臨越來越多關于后續能否持續增長的擔憂。
“我們認為,工程機械行業短期受到投資節奏影響。但長遠來看,工程機械本輪周期與上輪周期有著顯著不同,行業更穩健,同時龍頭企業話語權在加重、影響力在增大。”一位工程機械行業研究人士認為。
在近期一場調研中,一家工程機械龍頭企業也表達了對今年下半年的展望:“由于2020年下半年處于疫情恢復期,基建政策、金融的支持、國五搶購等,刺激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在2020年下半年及2021年上半年高增長。今年6月份國五升級國六,7月客戶持觀望態度,市場需求稍有回落,三季度進入相對淡季。從長期來看,國五切換國六,會加劇存量設備的施工受限,存量設備會加速退市,刺激新的購買需求。同時,當前支持投資持續恢復的有利因素在不斷增多,國家穩投資政策持續發力,資金面逐步寬松,判斷四季度基建開工將會逐步恢復,工程機械行業有望企穩,呈現震蕩向上態勢。”
同時,該企業認為,全球范圍內新冠疫苗接種覆蓋率持續提升,世界經濟將出現恢復性增長,國際市場對中國工程機械剛性需求不斷增加,行業出口有望保持快速增長。
浙商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工程機械為中國當下優勢產業,中國公司能依賴規模經濟、產業鏈優勢、運營效率優勢取得全球龍頭地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龍頭將在完成國內的進口替代后,在全球取得相當的市場份額,從中國龍頭走向全球龍頭。
關于塔機行業,中聯重科表示,塔機行業廠家較多,協會登記的企業有300家左右,而規模以上企業較少,歷年來看,下半年行業增速會較上半年低一點。
“塔機行業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行業集中度提升核心原因是因為塔機對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比性價比要求更高,中聯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驗證,從客戶施工方到政府監管方對中聯塔機認可度都極高。塔機也有結構性變化,從小型到中型為主,市場也在下沉,之前頭部企業價格高,集中在一線城市,現在已經逐步深入到地級市甚至縣級市,公司市場份額還有提升空間。”中聯重科表示。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