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防控態勢的好轉,重卡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勢,在堅持不懈抓好防疫工作的同時,保障市場資源供給刻不容緩。為全面激發凝聚員工動力,全力助推“3 萬臺 100 億”年度經營目標的實現,汽車事業部上下齊心、凝心聚力,實現單班產能100臺,創下新的產能里程碑。
5月6日,徐工汽車重卡線完成了一個歷史性的跨越——單班產能順利突破100臺,這是徐工汽車產能提升的新起點、新紀錄。從2019年6月達到75臺,11月首次突破80臺;到2020年4月穩定在85臺;5月6日突破100臺,徐工重卡的日產能實現了階梯式跨越。
聚焦難點痛點 打通轉序瓶頸
快速響應、高效運作才是硬道理。建立并實施生產過程快速響應機制,明確車輛下線后轉序、調試周期,大幅縮短車輛入庫周期;加強整個生產過程各項異常問題處理流程及相關責任人管控,快速響應、高效處理,保證生產系統各版塊高效運轉。
一專多能,打造業務多面手。汽車事業部加強機動工種多技能培養,通過駕駛員同機動工的一一結對,共同調試車輛,充分發揮“機動職能”互補作用,徹底打通整個生產鏈,大大緩解校試壓力。同時,輔助開展檢測線“靜態調整”項目,利用雙地板鏈,對車輛靜態進行檢查、整改,簡化校試工作業流程,提高車輛調試效率。
增創互保聯保 全員嚴控質量
深度開展總裝分廠生產過程質量“清零”項目,加強生產過程質量控制能力,充分發揮質量門作用,創新性增設質量責任互保聯保小組,各小組之間在質量保證、質量改進等活動中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氛圍。
讓“零缺陷”成為習慣。在小組內部,相互學習裝配操作知識,提高個人技能水平,自覺遵守“三按”、“三不”原則,牢記和嚴守質量紅線,不斷提升員工個人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讓追求“零缺陷”成為員工的行為習慣。
下線即合格,轉序即入庫。不斷推進區域質量認證,集中資源,全力解決人、機、料、法、環、測的過程問題,找到問題根源,打好提前量,將解決問題的節點前推,把最終的結果檢驗控制轉變為過程管理和預防,實現思想意識、質量管理的轉型升級,確保下線即合格,轉序即入庫。
細化產前準備 助力產能提升
工序的合理分配是產能提升的必要準備。汽車事業部為實現生產瓶頸的突破,積極組織技術人員對各工序進行單位工時進行核定、驗證,明確問題原因,針對不同原因造成的生產瓶頸進行分類解決。
破解“一干新車型就要停線”的生產“魔咒”。總裝分廠積極溝通技術部門,分解三維數模圖,加強技術指導,提前進行裝配要點培訓。在車輛正式上線生產前,技術人員合力生產員工進行樣車試裝,規范管線路捆扎要求,確定安裝孔位置,提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障新車型批量生產的延續性。
磨刀不誤砍柴工。設備的保養和管控是安全生產和效率高產的基本保證,汽車事業部首先完成對各設備程序的優化升級,提高運轉效率,降低了等待時間。其次,加強設別的日常巡檢工作,形成日保養、月保養、季度保養的三個層級的不同程度維保。加強設備操作人員工作能力,加大備件儲備的數量及種類、加大隱患排查力度,多措并舉,確保安全生產和高效生產。
創新激勵機制 激發大干熱潮
產能要提升,人員也在不斷增加,如何凝聚員工力量,發揮員工動力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汽車事業部各分廠積極應對,組織策劃勞動競賽活動活動,以“崗位激勵,榜樣引領”為方針,設置月度標兵等6類激勵措施,充分調動全體員工工作熱情,營造“比、學、趕、幫、超”的工作氛圍。
機遇與挑戰并存,市場與效益同在。徐工重卡全體干部職工齊心協力、鉚足干勁、多措并舉,實現了第一個百臺下線,而這只是公司產能提升的一個新起點。徐工重卡切實從自身出發,全力保障資源供給,細化內部管理,嚴控整車質量,堅定月產3000臺不動搖,咬死100億主營收入不松口,錨定主機銷量3萬臺不動搖,助力徐工珠峰登頂目標實現!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