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起重機制造業正悄然醞釀著一場重大的變革,這就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經歷了一番暗流涌動之后,有些企業隨波而去,有些,則將根基越打越牢。
位于第三梯隊的中小企業
起重機制造業是密切關系到城市建設、交通運輸、能源開發等國計民生大業的產業。近年來,我國起重機行業取得了飛速發展。以橋門式起重機制造企業為例,到2008年,我國的橋門式起重機制造企業已有約450家,從業人員達14萬人[1]。若將這些企業劃分為三大梯隊:大起、太重位于第一梯隊,他們是行業內經濟規模最大的企業,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綜合實力雄厚,以生產高端產品為主,如核電站環行起重機、大重量冶金起重機、鑄造起重機、大型船塢起重機等;第二梯隊是包括衛華集團在內的國內排名前20的企業,他們大多擁有廠級技術中心,其中,衛華集團更是設立了地區性技術中心,并在上海組建了產品設計研究院,這些企業是行業的中堅力量,產品涵蓋面廣,既參與高端產品的招投標,又參與通用類產品的低價競爭;第三梯隊則是余下的四百余家中小企業,這些企業一般規模都不大,產品類型也大致相同,而以低價競爭為主的市場占有策略致使這些企業效益普遍較差,發展速度嚴重受阻。那么,在市場變幻莫測的今天,為數眾多的第三梯隊企業,命運該何去何從?
次貸危機帶來了毀壞,也引領了重建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席卷了整個經濟圈,但是經濟衰退的恐慌對起重機制造業來說卻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從宏觀環境上來看,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和破壞顯然是深遠的,僅從一些表面的數據我們就可以管窺其中的一些問題,對于非常看重國內生產總值的中國來說,GDP的反應確實不太良好。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意識到,正是由于起重機制造業是受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影響很大的行業,所以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國家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十項舉措,以及央行落實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都無疑是給該行業注入了強心劑:
08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約17萬億元,增幅25.5% ,增幅比07年還高了0.7個百分點,09年前2個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0276億元,同比增長26.5%。其中,中央項目投資1070億元,同比陡增40.3%;受基建需求帶動,非金屬礦采選、制品業投資284億元,增長58.7% [2]。
政府的舉措和真實可觀的經濟數據堅定了我們對行業未來發展的信心,所以此時,企業就應當將重心放在準確把脈市場機制、重新審視起重機行業這些年走過的路,進而去考慮如何走得更好。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