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以“規范安全監督管理推動化工品運輸行業的健康發展”為主題,2019危險品與化工品道路運輸(華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河南洛陽隆重召開,上汽紅巖車罐一體智能危化車同期在洛陽區域上市。
我國是危險化學品、民用爆炸物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和使用大國,據估計,危險貨物年運輸量超過17億噸。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危險貨物道路運輸企業1.1萬家,車輛37.5萬輛,從業人員150萬人,完成危險貨物運輸量約11億噸,占各種運輸方式的近70%。危險貨物種類繁多,并且理化性質比較復雜,運輸過程中一旦發生事故,容易造成較大傷亡和財產損失。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危化品物流分會副秘書長蔡執陽
近年來,國務院頒布實施了《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系列法律法規,相關部門出臺了系列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各地也因地制宜采取了相關管理措施,對于預防和減少危險貨物道路運輸事故、保障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必須正視,我國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仍相對薄弱,重特大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暴露出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中存在諸多問題。在此情況下,迫切需要相關部門聯合制定《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辦法》,針對管理薄弱環節強化聯合管理,填補法規制度存在的漏洞和縫隙。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彭建華
為加強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預防危險貨物道路運輸事故,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起草了《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彭建華強調,規范安全監督管理是推動化工品運輸行業的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
洛陽市交通運輸管理局副局長、洛陽市物流協會常務副會長潘平
“2019危險品與化工品道路運輸(華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河南洛陽舉辦,主要是考慮到洛陽所具備的地理位置優勢,以及危險貨物道路運輸行業發展的活力的潛力。
洛陽市交通運輸管理局副局長、洛陽市物流協會常務副會長潘平介紹,洛陽具有悠久歷史,區域優勢顯著,截至2018年洛陽擁有49家危險品運輸企業,各類危險品運輸車輛4417輛,其中2360輛牽引車和一體車、2057輛半掛車,所有車輛均已安裝GPS監控系統,使用率100%;從事危險品貨物運輸的從業人員11000余人,其中危運駕駛員5600余人、押運員5200余人、裝卸員200多人。
“華中地區較大的洛陽市石油化工廠被列入全國重點發展的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洛陽吉利危化物流綜合服務中心項目積極推進,總體來說,洛陽危化品品類眾多、資源豐富、市場宏大且活躍,但是市場管理和運營仍處于‘小、弱、散’階段,抗大風險能力弱,經營管理亟待提升。”潘平表示,希望能夠借助規范安全監督管理契機,加快危化物流園區建設,積極培育危化物流市場,發展壯大產業,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的健康平衡發展。
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紹海
針對危險貨物運輸,規范和安全監督管理的同時,運輸裝備車輛性能及技術升級也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本屆論壇特別發布上汽紅巖車罐一體智能危化車,率先帶動行業運輸裝備全面提升。
“上汽紅巖車罐一體智能危化車在上海國際車展推出后引起行業強烈關注。該款新車基于‘蜘蛛智選’C2B定制平臺定向研發,充分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紹海介紹 ,上汽紅巖車罐一體智能危化車的“一體化定制”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即:技術標準一體化、服務保障一體化、運營平臺一體化。
與傳統危化車相比,上汽紅巖車罐一體智能危化車的主、掛車采用“一體化”集成設計,創新運用7項車罐一體化專利技術,提升了整車使用一致性與便利性;全面統一技術標準、數據通訊等,實現主、掛車協同控制,提升整體穩定性與安全性。
作為危險貨物道路運輸行業“智能卡車”代表,上汽紅巖車罐一體智能危化車搭載了上汽紅巖最新的智能網聯系統,通過智能危化品監控平臺,對貨物、駕駛、設備進行全面監控,實時監測危化品主車及罐體閥門等運行狀況;遇有異常情況發生,通過地圖跟蹤、軌跡回放、智能影像等功能獲取故障信息,有效預防風險。
?
360度環視
后防撞警示
“你的安危,我一身承擔”是上汽紅巖車罐一體智能危化車對廣大用戶做出的安全承諾,也是主動承擔的行業責任。在主、被動安全配置方面,除了LDWS車道偏離報警、AEBS自動緊急制動、ESP電子穩定系統等傳統優勢配置之外,還增加了ADAS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基于人臉識別開發的DMS防疲勞駕駛預警系統等;新車罐體采用高科技安全涂層,即使發生碰撞,罐體內的易燃易爆物質也不會發生泄漏和爆炸。
“上汽紅巖在車罐一體智能危化車的研發方面積極創新,對產品性能不斷升級,大幅提升了車輛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危化品物流分會副秘書長蔡執陽表示,車罐一體智能危化車的技術創新充分顯示了上汽紅巖對推動危化品物流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擔當。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