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幾十年來,每當人們誦讀起這熟悉的詩句,就會想起兩萬五千里長征的艱苦卓絕和紅軍戰士頑強不屈的英雄氣概。2019年是紅軍長征出發85周年,85載光輝歲月,一代代中國人創造了太多堪稱奇跡的偉大成就。今日之中國,已日益走上世界舞臺的中央,而此時再提長征精神,對于今天的我們又有著怎樣的意義?
長征不僅是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也是艱難逆境中的絕地反擊。當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也正處于一條長征路上。在這段征程中,“關鍵核心技術”始終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
“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世界前三,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零部件,必須長期攻克核心技術,才能實現目標。”近日,王民董事長又一次強調了核心技術的戰略性意義。
當今世界制造業的格局已發生重大變化,單純依靠成本優勢參與全球貿易競爭,已被證明不是長久之計。關鍵核心技術是求不到、買不來的,在這樣一個強投入、短期內又難見成效的“瓶頸領域”,更需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量、受得起挫折,積蘊至深,方可厚積薄發。
以往行業“黃金十年”的輝煌曾令人無比振奮,然而漲潮之時,許多短板都被掩蓋,當經歷轉型陣痛、到了夢醒時分,產業鏈上的每一個角色都品嘗到了低端、粗放的發展模式所帶來的苦果。
最大的敵人不是戰場上的對手,而是麻痹的神經,當面對新一輪的時代機遇,我們摩拳擦掌的同時,更應該記得以往付出了難以想象的代價才讀懂的行業規則:“雄心”不可少,“耐心”也同樣重要。
世人曾將曾國藩行軍打仗的心法歸納為六個字——“結硬寨,打呆仗”。湘軍每到一處,必先挖壕、筑墻、穩扎營,然后慢慢困死對方,戰術雖然簡單但卻極其有效。
對于企業發展來說同樣如此,持續注重自身核心競爭力的積累,往往也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笑到最后。“中國要成為制造強國,我有一個比喻,就是還有‘百分之十’的技術難題要解決;就像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已經攀登了八千米的高度,還有八百多米的沖刺征程。這個階段,每邁出一步都是艱難。如果沒有耐力,沒有體力,急功近利,必定會前功盡棄。”日前,王民董事長在《新華日報》專訪時的一段話,恰好印證了這一點。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雄心的一半是耐心,從傳統單一的軍工、農用設備發展到如今14大門類產品,徐工走出的產業技術發展之路,靠的就是“一根筋精神、一種激情、一份清醒”。
未來的工程機械市場終將面臨重新洗牌,在行業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一場貼身肉搏式的嚴酷競爭。面對這樣一條沒有捷徑可走的路,我們更要慎戒浮躁,用足夠的耐心保持戰略定力,遵循市場規則,沉下心來在產品技術等基本要素上做的更扎實、更到位,以“內涵式”增長來務實強基,那么無論歷經怎樣的跌宕起伏,我們終將在高質量發展的長征路上,擦亮源自中國的世界級品牌底色。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