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我國鋼鐵行業初步擺脫了困難局面,為經濟企穩回升做出了重要貢獻,但跨地區聯合重組進展緩慢,淘汰落后產能面臨阻力,而且一些企業和地區仍熱衷于產能擴張
鋼鐵行業增產減收現象下暴露出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集中度低、產能過剩等許多問題仍然亟待解決
《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后的一年,是中國鋼鐵工業經受嚴峻考驗的一年。鋼鐵企業生產經營一度陷入嚴重困難局面,至2009年5月才逐漸扭虧為盈。
這一年,我國鋼鐵行業初步擺脫了困難局面,為我國經濟企穩回升做出重要貢獻,但《規劃》提出的諸多深層次問題仍待解決。
生產復蘇,粗鋼表觀消費量比上年增加1億多噸
——有力支撐國家應對危機一攬子計劃的實施
“《規劃》的政策措施立足應對危機、著眼鋼鐵行業長遠發展,在汽車、家電等下游產業的優惠政策拉動鋼材需求,以及全球經濟復蘇的共同作用下,《規劃》的應急效果已經顯現。”中國鋼鐵協會副秘書長遲京東說。
2009年,我國鋼鐵業生產逐漸復蘇,粗鋼生產總量穩定增長,成為全球罕見的鋼鐵增產國。2009年,全國生產粗鋼56784.24萬噸,比上年增加6753.09萬噸,增長13.5%。
鋼產量的增長,為下游產業提供充足生產原材料,有力支撐了國家應對危機一攬子計劃的實施。2009年中國粗鋼表觀消費量為56497萬噸,比上年增加11230萬噸,增長24.8%。2009年鋼鐵行業自身也實現了扭虧為盈,虧損企業面比上年縮小。據中鋼協監測數據,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從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中國大中型鋼企連續7個月整體虧損。2009年5月鋼企逐步扭虧為盈,全年整體盈利553.88億元。2009年68家重點監測大中型鋼鐵企業中,8戶虧損,比上年同期減少5戶。
在節能環保、技術創新、境外投資等方面,中國鋼鐵行業正邁出堅實的步伐。2009年中鋼協會員企業粗鋼產量增長11.27%,但總能耗只增長5.42%;首鋼曹妃甸京唐臨海新鋼鐵基地1號高爐順利達產,以世界第五的有效容積創造了世界第一的產能;武鋼、鞍鋼、沙鋼等一大批企業“走出去”,在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等地投資參股鐵礦山開發建設。
增產減收,平均銷售利潤率僅為2.46%
——長期粗放型發展積累的矛盾依然存在
2009年,中鋼協重點監測的68家大中型鋼鐵企業全年鋼產量增加4204萬噸,增長10%;但實現工業總產值卻同比下降12.75%,實現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0.10%,實現利潤同比下降31.43%。
為何增產還減收?
從供求上看,盡管國家的政策措施極大拉動了鋼材需求,但鋼材市場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導致市場供需維持平衡的難度加大。
從價格上看,2009年國內鋼材綜合價格比上年平均下降24.54%。
從原材料采購成本看,2009年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煉鋼生鐵綜合平均制造成本比上年下降28.46%,其中進口礦平均采購成本比上年下降34.19%。但之前礦石采購成本連續數年成倍上漲,2009年的下跌給鋼企騰出的利潤空間已十分有限。
近三年來,這68家鋼企的平均銷售收入利潤率一降再降,2007年為7.26%,2008年為3.23%,2009年只有2.46%,大大低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武鋼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鄧崎琳認為,鋼鐵行業成為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最快、受影響較大的行業,而且回暖效果慢,增產不增收,這與鋼鐵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集中度低、產能過剩等長期粗放型發展積累的矛盾密切相關。
“在歷史條件下形成的鋼鐵產業布局,已不能適應變化了的資源、市場條件。要改變貿易秩序混亂、對外鐵礦石談判弱勢、競爭力不高、效益不佳等問題,都要從產業布局調整著手。”遲京東認為。
五大集團產鋼僅占全國總產量29%,沿海、沿江鋼企產鋼占全國不到20%
——結構調整的關鍵是提高產業集中度
應當看到,在技術創新、境外投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多是大型鋼廠。“產業布局不合理和企業規模小,有限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導致中國鋼鐵行業原材料、人才浪費嚴重,進而制約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在貿易談判中獲得主動權。”中鋼協名譽會長吳溪淳認為,要使中國鋼鐵行業調整結構、從根本上轉變發展方式,關鍵在于加快現有鋼鐵企業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
“從一年多的實踐來看,不僅跨地區聯合重組進展緩慢,淘汰落后產能面臨阻力,而且一些企業和地區仍熱衷于產能擴張,要完成《規劃》提出的三年目標,中國鋼鐵行業還面臨著許多考驗。”鄧崎琳表示。
《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的三年目標是,“國內排名前5位鋼鐵企業的產能占全國產能的比例達45%以上,沿海沿江的鋼鐵產能占全國產能的比例達到40%以上”。而2009年河北鋼鐵、寶鋼、武鋼、鞍本、沙鋼等五大集團合計產鋼1.65億噸,僅占同期全國鋼產量的29%;沿海、沿江鋼鐵企業產鋼占全國產量比例尚不到20%。
與之對應的,是中小企業粗鋼產量快速增長。國內大型鋼鐵企業大都是中鋼協會員,2009年非鋼協企業粗鋼產量增加2028萬噸,增長24.73%,而鋼協會員企業只增長11.27%。“大企業發展緩慢,小企業產能不斷增多,結構調整難度加大。”遲京東說。
以附加值高的板材項目為例,近幾年大中型鋼鐵企業大舉引入,但項目投產后,一方面導致產品同質化競爭,另一方面板材項目與當前國家基礎設施需要的建設用鋼并不對應,建設用鋼以長材、中厚板為主,焊管為輔,而近年來新上的板材項目主要產品為薄板。“現在看薄板的供大于求矛盾會更突出,如何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應該是鋼鐵企業關注的問題。”遲京東說。
遲京東建議,要大力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有關部門應加大組織協調力度,建立一批重大共性技術的研發平臺,整合鋼鐵產業技術資源。特別加強對產品的生產工藝和應用技術的開發,以提高鋼鐵企業市場競爭力、推進鋼鐵產業結構調整。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