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4日,徐工集團和中國扶貧基金會共同捐建的非洲水窖項目在埃塞俄比亞阿姆哈拉州Woreda區舉辦了竣工儀式。徐工集團東非區總經理肖瀟、埃塞俄比亞農業部灌溉部主任Amils Awon、埃塞俄比亞雨水集蓄協會主席Hune Nega、埃塞俄比亞雨水集蓄協會項目經理Mesfin Tingirtu、中國扶貧基金會前執行會長何道峰、副秘書長陳紅濤以及中國扶貧基金會項目主管、埃塞當地官員、村民代表和學校師生共百余人參加了竣工儀式。
干旱缺水是世界性的問題,由于受氣候變化影響,埃塞這一位于非洲之角的東非國家長期遭受干旱困擾,許多干旱地區家庭每日往返幾十公里山路獲取水源。為了幫助埃塞村民迅速擺脫因嚴重缺水帶來的貧困和落后,徐工集團捐贈資金與中國扶貧基金會一同為埃塞缺水地區修建混凝土構造的水窖,使村民能利用屋面、場院等集流設施,有效地蓄集到有限的雨水,以供一年之基本飲用水。
本次共捐建41口水窖,為4000多名村民和學生解決安全飲水問題。其中一口水窖位于埃塞奧羅米亞州一所山區小學校內,300多名學生常年在缺水的校園里學習;40口水窖分布在海拔2800米的阿姆哈拉州5個村莊,地勢偏遠、山路崎嶇。村莊的經濟來源基本依靠種植農作物英吉拉維持,但因為水資源極度貧乏,每戶家庭只能用微薄的收入從數公里之外的小鎮上購買水源以供家用和農業灌溉。由于人畜共飲一桶水,常導致村民腹瀉、痢疾等疾病,而缺水更使他們生活艱難、生產原始、教育落后、難以致富。根治缺水是當地生計發展的重要脫貧手段。
何道峰介紹了水窖項目的兩個突出優勢:首先,水窖項目是一個輸血型項目,不但減少農戶取水時間和用水成本,還能為農戶經濟創收提供保障。第二,水窖通過民間組織動員社區參與的方式援建,具有成本低、可持續性強的特點。相比其它用水設施的建設成本,水窖具有成本低的優勢,尤其適合在非洲地區低收入人群中推廣使用。同時,通過民間組織動員社區參與式的援建模式,要求受益農戶投工投勞,進一步降低了水窖的建設成本。同時,水窖能持續地緩解干旱地區缺水問題,每口徐工援建的水窖可以為5口之家持續蓄水50年。
埃塞俄比亞農業部灌溉部主任Amils Awon表示,自從中國與埃塞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來,埃塞在基建、教育和文化等領域進步非常巨大。令他感動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如徐工集團,在經營企業同時不忘回饋社會,充分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他也表示,中國扶貧基金會作為一家民間組織,在埃塞民生和社區發展中逐漸發揮重要作用,他希望非洲水窖項目能惠及更多干旱地區居民,為他們帶來水源和健康,也希望中國企業和民間組織能繼續聯手幫助埃塞發展民生。
阿貝巴葉胡(Abebayehu Tarekchen)是水窖項目的受益人之一。阿貝巴葉胡每天早上6點就要把家里的大小水桶掛在駱駝上,去15公里以外的社區水池挑水,這一往返就是4個小時。每年旱季到來的時候,社區水池的水也干涸了,他就要去鎮上買水,而每年買水要花去1800埃塞比爾(約500元人民幣),這對并不富裕的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且社區水池的水衛生沒有保障,很容易引起腹瀉和痢疾等疾病,尤其是兒童。這在當地醫療條件并不發達的埃塞農村是一個嚴重的健康隱患。
水窖建成了,阿貝巴葉胡一家都非常興奮,他說現在很期待雨季的到來,就能用上新的水窖了。每天不用再為了取水而奔波,可以把時間和精力用在種地上,給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家人的健康也能得到保證。
埃塞水窖項目的順利竣工,為“民間對民間”的外交模式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