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伙計,認識你24年了,和你在一起,我感覺又回到了愣頭小伙子的年紀!”這是黎國軍最新發在朋友圈的一段話,而他口中的“老伙計”,卻是一個鐵疙瘩:老式“攤鋪機”。這個老式攤鋪機和他已經攜手走過了24個春秋,結下了深厚的情緣。
黎國軍是白龍橋中心公路管理站站長、公路站支書,從事公路養護事業30余年。他從一線成長、在一線創新,先后獲得過“十佳技術能手”、“改革踐行”、“金華市最美交通人”、“金華好人”、“浙江好人敬業奉獻獎”等榮譽。
“這些榮譽也有它的一半。”對于這臺攤鋪機,黎國軍不無感慨地說。
1986年,當時年僅18歲的黎國軍,來到金華縣源東鄉洞井道班成為了一名養護工。開始了和其他同行一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路面清掃、整修邊坡、疏通涵洞的生活。
時間一晃8年過去了,1994年,330國道白龍橋立交橋開始動工興建。為確保該橋及時通車,單位購置了第一臺瀝青混凝土攤鋪機。攤鋪機買來了,誰來開呢?25歲的黎國軍光榮地承擔起“2LTLZ45”瀝青混凝土攤鋪機的首次工作。
早期的瀝青路面鋪建,普遍采用的是人工攤鋪方法。引進2LTLZ45混凝土瀝青攤鋪機后,施工效率明顯提高,公路質量明顯改善,這一對比,讓黎國軍驚嘆于機械化養護的巨大作用,心里很快下定“學最好技術,做最好養路人”的決心。
從那以后,黎國軍一頭扎進機械的世界里,從熟練操作第一臺攤鋪機開始,到逐漸可以駕馭大貨車、銑刨機、鏟車、挖掘機等大型機械,成為養護工里年齡不大,卻經驗豐富的“老師傅”。
不僅如此,他還充分發揮創造精神,帶領養護團隊先后發明了“綠化修剪機”、“護欄清洗機”、“路肩松土機”,改裝了灑水車、除雪車和瀝青灌縫車等設備。
在婺城公路機械化歷程中,攤鋪機和黎國軍一起,見證了地方公路的大變樣,從沒路到有路,從泥路到砂石路,從砂石路到柏油路……到處都閃耀著他們橘紅色的光芒。
有一件事,黎國軍記得特別深刻。1994年冬天的一個晚上,黎國軍所在的曹宅道班組援建縉云工地,由于工程工期緊張,施工單位需要加班加點趕工期。這臺攤鋪機因為超負荷工作,導致輸料系統損壞。這是攤鋪機第一次壞,黎國軍心痛極了。他二話不說,便開始了障礙檢查與維修工作,等到維修好,天已經亮了。但是黎國軍沒有休息,而是繼續第二天的攤鋪工作,確保了工程如期推進。之后,類似突發事件發生時,哪怕再遲再累,黎國軍都要堅持在當天做好機械的維護工作。
此后,在1997年至2000年期間,因種種原因,這臺攤鋪機短暫離開了黎國軍。當他從湯溪公路養護站調回姜山頭養護站(白龍橋中心公路管理站前身)時,正逢站里加速推進機械化施工,黎國軍精湛的機械操作技術,使得這臺攤鋪機又回到了他的身邊。“當我重新站在這臺機器前時,我感覺好像分別了好久的朋友,肚子里有千言萬語想要傾訴。”黎國軍這樣形容久別重逢的攤鋪機。
2002年,這臺攤鋪機因零部件嚴重受損,單位曾經一度想將其報廢,是黎國軍的堅持以及專業的維修技術讓它得以保留下來。
如今,24歲的它,雖然是臺“壽命”已經步入老年的攤鋪機,但經過黎國軍的精心呵護與保養,近年來在加快“兩美婺城”建設中,這臺老式攤鋪機又重新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今后,我也將對它不離不棄,直至離開工作崗位的那一天。”黎國軍的話,既是對這段情緣的最好注腳,更是對為公路養護事業奮斗終身錚錚誓言的生動詮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