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帕本堡舉行的第二屆國際技術日系列活動中,戴姆勒-克萊斯勒商用車業務部門展現了在安全、環境和技術領域的50項研發主題。在活動中展示的技術將逐步應用于戴姆勒-克萊斯勒生產的商用車。
負責商用車業務的戴姆勒-克萊斯勒董事會成員Andreas Renschler說:“在未來產品系列方面的投資是‘全球卓越’優化計劃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的研發活動將集中于新產品和新技術,從而進一步增強商用車業務的競爭力。”
影響未來商用車開發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全球范圍內的交通密度增大。據德國聯邦公路規劃部門預測:從1997年到2015年,客運人公里數將從7500億增至8730億,貨運噸公里數將上升1/3以上。在德國,商用車數量從1994年的300萬輛上升到了2004年的340萬輛左右。歐洲、北美自由貿易區、亞洲以及其他地區也有著類似的增長率。
由于轎車和載重車安全性的提高,盡管交通密度在增大,事故數量并未發生變化。然而,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布的目標是推出新型主動安全系統,從而進一步減少商用車的事故數量。最頻繁的事故類型是尾部碰撞和偏離道路。在所有的載重車事故中,尾部碰撞至少占1/4。新型應急制動系統能夠顯著減少尾部碰撞。從2006年起,梅賽德斯-奔馳載重車可以選裝這種應急制動系統。安全和支持系統能夠阻遏另一個危險源頭。車道輔助系統在車輛偏離行進路線時警告駕駛員,新型電控車輛穩定行駛系統則按照車輛裝載方式運行。總之,對于如今的所有事故,戴姆勒-克萊斯勒的支持系統能夠避免其中的70%~80%。
全球各地更加嚴格的環保法規是影響未來商用車開發的又一個因素:例如,在德國,到2020年的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僅僅為1980年的1/5左右,柴油機微粒排放物則降至1/4左右。相應排放控制技術的開發將提高制造商的成本,并對車輛價格產生影響。鑒于客戶(例如運輸商)的微利業務,這對制造商構成了非常艱巨的挑戰。Andreas Renschler說:“我們運用智能化解決方案(例如BlueTec節油技術),能夠為我們的客戶將這種明顯的劣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燃油價格上漲是影響商用車客戶以及制造商的直接成本因素。Andreas Renschler說:“這個趨勢反而增強了我們開發節油系統或代用驅動系統的決心。”
在應用代用驅動系統的商用車領域中,戴姆勒-克萊斯勒是全球領先的制造商之一:應用天然氣、燃料電池和混合驅動系統的載重車、廂式車和客車已經在歐洲、美國、日本、中國和澳大利亞投入運行。
在燃料電池汽車試驗方面,戴姆勒-克萊斯勒商用車達到了另一個里程碑:在歐洲、澳大利亞和中國(即將開始)試運行的36輛燃料電池客車已經成功完成了100萬公里以上的試驗里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