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天综合网色天天,欧美内射rape视频,亚洲ⅴ国产v天堂a无码二区,日本新janpanese乱熟

關鍵字: 熱門搜索: 起重機 | 挖掘機 | 裝載機 | 泵機 | 壓路機
星邦智能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用戶故事
山工機械
徐工發起大“戰役” 或將深刻影響整個中國制造業
www.wuhubb.com   2016-11-30  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2016年三月的某天,位于德國北威州的一家擁有82年歷史的老牌混凝土機械企業——施維英,迎來了一場隆重的盛事。在料峭春寒中,幾位從中國遠道而來的“嘉賓”為施維英公司最新研發的、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65米混凝土泵車進行了剪彩。其中一位“嘉賓”,就是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不過,他的身份并不只是“嘉賓”這么簡單——早在2012年,徐工集團曾瞅準時機,果斷出手,并購了這家全球頂尖的混凝土機械企業;而彼時的施維英由于管理不善,正處于巨額虧損之中。

 

  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為施維英公司最新研發的、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65米混凝土泵車進行了剪彩

  倏忽四年時間已過。如今的施維英,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陷入發展困境中的企業——在將施維英收歸帳下后,徐工迅速對其管理模式進行變革,調整其產品結構和市場布局,降低其運營成本……經過一系列雷厲風行的改革舉措,2015年,施維英成功扭虧為盈;而在今年,施維英繼續煥發著蓬勃的戰斗力,銷售業績持續迅猛增長,并在全球范圍內大幅盈利。看著昔日空蕩蕭條的廠房,如今已是一副熱火朝天的忙碌場景,眾人的心中都充滿了感慨與興奮。

  施維英的巨大轉變,自然也讓王民十分高興。不過,在興奮的同時,他的心底更有了一種強烈的觸動——在為施維英65米混凝土泵車進行剪彩時,他得知消息:作為全球唯一能夠量產的、輸送米數最高的產品,施維英的65米混凝土泵車在剛剛研發試制完成時,就已經接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25臺訂單!“你想想,一個新產品,剛試制完成,樣機都還沒完全下線呢,就已經有了25臺訂單,這是何等強大的產品號召力!這說明大家高度認可施維英這個品牌,高度認可‘德國制造’。”王民語氣激昂地說道,“那背后支撐它的又是什么?我舉一個例子——施維英生產的工業泵素來以高品質著稱,武漢的一位客戶曾買了施維英的工業泵,為了防止出現故障,還買好了備件。但是后來這些備件放在倉庫里都20年了,施維英的產品竟然還運行地十分良好!一臺工業泵,幾十年了還在平穩運轉,買的備件竟然都用不上,這太了不起了!甚至可以這么說,在施維英生產者的腦海里,根本就沒有‘壞’這個概念、沒有‘故障’的概念,這真的太讓人震撼了!”

 

徐工集團設備在2016上海寶馬展驚艷亮相

  施維英產品的這種異乎尋常的高質量、高可靠性給王民帶來了巨大感觸,彼時的他,似乎心底就已開始醞釀在徐工集團發起一場轟轟烈烈的變革;而此后不久,另一件事情的發生也引發了他的深刻思考——在從施維英考察歸來幾個月后,2016年度的“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排行榜”正式發布。在這份業界公認最權威的榜單上,徐工集團2016年在全球工程機械行業中排名第9位,成為唯一一家殺入前十的中國企業。盡管仍保持著國內工程機械“行業老大”的地位,但王民對于徐工集團乃至整個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卻產生了濃重的擔慮:在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發展高峰時,徐工曾在榜單上位居全球第5位,此外還有兩家中國企業進入了前十;但是隨著整個產業的驟然下滑和全球經濟普遍陷入不景氣,徐工的排名從第5下滑至第9,成為前十強中“碩果僅存”的中國企業。

  “中國工程機械產業這幾年確實遭遇了嚴重下滑,但是從世界范圍來看,全球經濟普遍不景氣,為什么在市場都不好的情況下,國際巨頭企業的下滑會比中國企業慢,甚至有的企業排名還在往上升?這就是我們中國企業自身的問題了,我們經不起風浪,一旦風吹浪打,就稀里嘩啦地往下掉!”王民說道,話語間洋溢著一股發人深省的意味。

  考察施維英的巨大震撼和對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思考,使得王民意識到,徐工要想在國際競爭中勝出、最終登上全球工程機械產業的最頂峰,必須要筑牢根基、回歸本源、打造出像施維英一樣的頂級產品。一番深思熟慮后,王民為正在“珠峰登頂”路上奮力前行的徐工集團提出了這樣一個振聾發聵的行動金標準——“技術領先、用不毀”。

  于是,一場以產品為核心、以質量為“旗幟”、以新興技術為“兵器”、以全體徐工人為“作戰隊伍”的激烈“戰役”,在整個徐工集團轟轟烈烈地打響了。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徐工這場戰役的意義已經溢出了一家行業龍頭企業自我革命的范疇,在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為中國制造企業的方向選擇和變革舉措提供了某種指引和借鑒。

  要實現“珠峰登頂”,必須“用不毀”

  眾所周知,中國已是制造業大國,但并非制造業強國;中國制造的產品雖然行銷全球各地,但多數并不以高品質著稱。而與之相應的是,有關德國制造的“神話”卻一再在國人之中引發震動:一個開關運行了65年時間,期間輾轉服務過三座工廠,迄今仍在使用;一座百年前懸掛在青島某基督教堂上的德國鐘表運轉良好,預計發生故障還需要300年時間;一臺機床竟然要按照400年的使用壽命去進行設計……正是這種堪稱“逆天”的強大品質,使得“德國制造”廣受用戶信賴,并在全球制造業中獨領風騷。

  今年6月,感觸頗深的王民在參加完清華大學舉辦的某次研修培訓后,連夜寫下了一篇題為《把握機遇精準出擊——以技術領先、用不毀金標準創新實現珠峰登頂》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如是指出:“正是受到德國人和德國“工匠精神”的啟發,我在徐工提出了技術領先、用不毀的理念。我們就要將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項工作高質量、高標準地做下去;每一臺產品都要認認真真地做并不斷地改進,質量指標不穩定、心里沒數絕不要輕易推向市場;交給用戶的就是品牌品質、口碑信譽和用戶放心。……目前,中國工程機械臺量規模空間基本見頂,但行業價值空間的提升潛力巨大。如何提升行業價值空間?挺進中高端,提升產品技術含量、質量品質和附加值,也就是達到我們提出的技術領先、用不毀這條金標準,愈發顯得必要而迫切。全面突擊中高端,進軍發達國家市場,提升企業價值和用戶價值,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突破當前困境、打破成長瓶頸的關鍵;這條道路是艱難的,但我們沒有退路和選擇,必須是不忘初心,奮力前行,而所有開拓與進取都須以技術領先、用不毀這條金標準為引領。”

 

徐工設備在2016上海寶馬展驚艷亮相

  如果我們把目光回溯,會發現徐工這場“用不毀”戰役,其實早在多年前就已開始發軔。2011年前后,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發展到了歷史最高峰,巨大的市場需求推動著這一產業飛速增長,很多企業加班加點、擴充產能,陷入了銷售業績狂飆突進的狂歡之中。一位業內人士曾這樣回憶:“那個時候到了什么程度?客戶來買產品,如果你的企業沒有現貨,他轉身就去往別家,一刻都不能等,買幾百萬的設備就好比去市場買菜一樣。”在這種形勢下,一些企業為了滿足高漲的市場需求,在產品質量上開始疏忽大意。

  面對這樣一副“大干快上”的場景,王民卻保持了難得的清醒。在很多人紛紛陶醉于增長、無暇顧及質量和研發之際,他警覺地意識到了背后的隱憂,并果斷提出,徐工要加大科技創新、發力產品質量,走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端用戶和大噸位的“三高一大”道路。這番敏銳的認識和果敢的決策使得徐工避免了在快速擴張中產生撕裂,從而進一步夯實了發展基礎、修煉了更加深厚的內功,因而能在此后風云詭譎的行業變化中牢牢占據著“國內老大”的地位。也是在那個時期,對于技術先進性、高質量和高可靠性,徐工就已經在反復強調和大力踐行了。這些努力使得徐工在全球工程機械產業高峰上迅速爬升,如今只剩了登上最頂峰的“最后一公里”。

  沒有時間停下腳步喘息,此時的徐工必須要在頗為艱難的“最后10%難題”上找準方向和發力點,畢其功于一役。“徐工要珠峰登頂,必須要讓全體徐工人知道該從哪里突破、該有一個什么樣的標準,幾萬名職工必須要有一個最聚焦的點。過去,其實不論是技術創新、產品品質、可靠性水平,我們一直都在發力;而施維英給了我切身的震撼,所有這些必須要做到極致!必須要上升到‘用不毀’的標準!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一代代的徐工人堅持做下去,你看最后徐工能不能成功?!”王民斬釘截鐵地說道。

  那么,為了踐行技術領先、用不毀“金標準”、最終實現“珠峰登頂”,徐工又將從哪些方面努力呢?

  絕非只是“質量攻堅戰”

  “過去,我們裝備制造企業總是強調技術指標多么多么領先;但是用戶可能并不關注具體的指標數據,他們真正關注的是產品創造價值的能力、完成任務的功能保障,而不要總是去擔心故障和問題。因此,‘技術領先、用不毀’不像過去某些狹義的概念或指標,而是完全站在客戶角度,讓客戶在全價值周期內實現使用價值的最大化。其落腳點一定是客戶體驗和為客戶創造價值,是裝備產品技術先進性與可靠性的高度統一。”徐工集團副總經理李鎖云向《中國機電工業》闡述道,“‘技術領先、用不毀’的目標就是要做到‘產品六性’和‘四用’。‘產品六性’指的是可靠性、環境適應性、安全性、維修性、操控性和使用經濟性,我們要做到這‘六性’領先,同時還要做到‘四用’——好用、管用、耐用、實用!”

  看上去,“用不毀”金標準的內涵似乎是在“老生常談”;但實際上,這些內涵卻已發生了巨大變化,融入了更加銳意的時代特征和更加濃烈的變革色彩:

  產品可靠性是首先要做到的,不過除了傳統強調的無故障作業時間之外,更要注重在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內對可靠性進行保障,要利用物聯網等技術對機器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測,從而提供更及時、更精準的維護;

  在安全性方面,除了機器本身的安全之外,還從整個生態環境的角度構建起‘大安全’概念,既有機器排放對環境的安全性,也有按規程操作的安全性;

  在可維修性上,力求做到機器免維護、少維護,同時更要做到快捷維護——通過物聯網等技術,實現在線維護、遠程維護;此外,尤為重要的是,要對設備進行健康管理,“不僅關心治病,也關心養生”,要進行預防性的維護,讓機器設備能夠“不生病”;

  在操控性上,通過在智能化上發力,讓機器操作越來越簡單,甚至是達到無人操作;

  在環境適應性上,要讓機器能夠適應更惡劣更復雜的工作環境,無論是沙漠還是極地,無論是高溫還是酷寒,要具備適應特定環境的特定性能;

  在使用經濟性上,不只關注客戶一次性購買設備的成本,更關注客戶在使用機器設備的全生命周期內的成本。“比如航空發動機生產商羅羅,過去是賣發動機,現在他們是提供飛行里程服務。你可能并不需要購買他的發動機,也不需要自己去維護,而是按照使用去付費。我們徐工也要創新出一種客戶使用工程機械裝備的商業新形態。”李鎖云說道。

  通過“產品六性”的具體內涵,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徐工集團的這場“用不毀”戰役,絕非只是一場簡單的“質量攻堅戰”;其既有對智能化、工業互聯網等正在改變全球制造業的新技術革命的布局,也包含了對工業4.0時代下的新商業模式的探索,無異于一場從骨骼到血液、從軀體到精神的重新“洗禮”和自我重塑。

  李鎖云告訴《中國機電工業》,徐工在“用不毀”戰役中,已經快速展開了“十大行動”:

  行動一、全面提升技術創新能力。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首先,關鍵核心技術要再聚焦、再瞄準;其次,要壯大關鍵核心零部件產業,著力突破高端液壓、高端傳動、高端智能控制技術、專用工作裝置等四大關鍵系統“空心化”的瓶頸;同時,要加大研發流程關鍵節點管控,打造現代集成產品研發流程體系;此外,還要構建徐工全生命周期系統研發平臺,并在研發投入上持續保障、加大激勵,打造出一流的技術創新體系。行動二、實行智能制造,快速響應客戶需求;行動三、大力推進智能供應鏈管理、提升配套產品質量,按照技術領先 用不毀提出的“產品六性”和“四用”的要求,打造出柔性、敏捷、智能的供應鏈體系。行動四、創新標準,引領行業發展。用國際先進標準來引領徐工進入全球中高端市場,并逐步參與到全球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增加在全球的話語權。行動五,建設預防性為主的質量管控體系,為用戶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內的質量保障。行動六、建立徐工質量信條,規范員工行為,并深刻影響全價值鏈合作伙伴的行為。行動七、深化卓越績效模式,引領徐工成為全球卓越企業。行動八、深化精益六西格瑪,追求零缺陷。行動九、創新經營模式,推進徐工轉型升級。行動十、擇天下英才,助力徐工珠峰登頂。

  “十大行動”涵蓋了企業的管理、研發、采購、生產、制造、銷售、服務、人才等各個環節,從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這場“用不毀”戰役,是一次涉及整個企業經營運轉的全方位變革。僅以“建立徐工質量信條”為例,似乎可以感受到,其將產生的影響,是深入了到企業的骨子深處的。

  “在質量信條中,首先我們要確立‘用戶永遠是對的’這一信條,因為‘用不毀’金標準完全是立足于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角度,所以只有確立這樣的信念,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客戶的需求,才能用發展的、甚至是超前的眼光,與客戶共同去創造需求。”李鎖云意味深長地對記者說道,“當然,不可能所有人都有機會去跟用戶打交道,所以我們把流程進行了優化,下一道工序就是上一道工序的用戶,每一道工序都要對自己的用戶負責;第二,質量信條要求‘一次把事情做正確’,這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質量最能保證的方式,而回過頭去修修補補就是一種浪費;第三,質量信條要求要做到‘零缺陷’,要精益求精,絕不馬馬虎虎;第四,質量信條還包括‘三不原則’——不接受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不轉交自己的問題,這是剛性要求。另外還有‘三不放過原則’——不查清不合格的原因不放過,責任人得不到處理、不能受到教育不放過,改進的措施不落實、不驗證,不放過。只有這樣,才能追求完美,做到零缺陷。‘三不原則’實際上在徐工已經實行了十幾年,我們還要還要繼續落實和推進。目前,我們已將質量信條寫到了員工的作業指導書上,每個崗位的員工都有,其目的就是要讓追求卓越、追求完美,成為一種習慣。”

  不久前,王民剛剛從南美、非洲六國考察歸來。雖然此次走訪時間緊、任務重、所到之處不乏一些條件艱苦甚至戰亂頻仍的地區,但他卻收獲頗豐。“這次去海外走訪,我很高興,因為徐工的產品質量受到了海外客戶的高度認可。幾乎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會問客戶對徐工的產品和服務還有什么需求,他們從來都沒有談到質量問題;我還特地問他們徐工的產品質量如何,他們都說徐工的質量沒有任何問題,只希望在服務方面再加強一下。”王民不無自豪地說道,但隨即話鋒一轉,“雖然我們已經占據了一席之地,但絕對不能浮躁。要想真正樹立起徐工品牌的高端形象,一定要繼續狠下功夫!”

  他在心底明白,在工業4.0浪潮已經席卷全球制造業之際,要想做到技術領先、用不毀,徐工必須要投身于這場浩浩蕩蕩的新工業革命,在“互聯網+”上全速發力,在轟轟烈烈的大變革中掌握先機。

  構建“徐工工業云”

  2016年5月7日,江蘇徐州,徐工集團正式聯手阿里巴巴,掀起了一場改變中國工業生態的滔天巨浪——共同構建“徐工工業云”平臺。兩大巨頭以“‘徐工杯’綠色創新設計大賽”為切入點,將綠創大賽搭載在徐工工業云平臺之上,嫁接工業互聯網思維,嘗試技術眾籌模式,從而正式開啟了這場變革。

  7月15日,經過緊張的籌備與建設,徐工“XCMG-Cloud”技術眾籌平臺正式上線,大賽隨即拉開帷幕,來自全球各地的參賽選手開始通過云平臺提交作品;10月12日,“綠創大賽總決賽落下了帷幕,取得了巨大成就——借助包容性極強的徐工云平臺,海量數據被充分共享,全球智慧在這個平臺上融通融合,更多的不可能被一次次挑戰、改寫,世界由此變成了一個互動互通、共享智慧的巨大“實驗室”。

 

“徐工工業云”

  回憶起這場極富變革意義的盛事,徐工集團總經理助理徐筱慧不無興奮地向《中國機電工業》透露道:“綠創大賽吸引了全球68個國家到我們平臺上來關注,18個國家進行了注冊和參與,總計739名參賽人員;最終提交的作品是285件。這些高質量的作品幫助我們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技術人員打開了思維、打開了腦洞;我們想不到的東西,他們給了我們很好的方向和建設意見;我們原本很難去挑戰的東西,他們給我們提供了解決方案;甚至有的選手還給出了實驗樣品,其轉化價值、應用價值非常高。可以說,這次云平臺上的集眾智創舉取得了巨大成功,徐工借此成功搭建起了業內首個工業云平臺,并邁出了向‘互聯網+平臺型企業’轉變的第一步。”

  也正是在綠創大賽籌辦、舉行的這段時間,徐工集團正式提出了“徐工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方案。“徐工出臺‘徐工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方案,并不是為了搞噱頭,我們切切實實體驗到了‘互聯網+’為企業帶來的巨大實惠。過去,我們了解市場需求主要是靠發揚‘四千精神’——千言萬語、千山萬水、千方百計、千辛萬苦,要靠人去走訪和調研,所獲得的信息往往會有滯后性,因此徐工集團從2009年開始就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我們從經營規劃、產品發展、市場掌握等多個方面嘗到了甜頭,因此我們是堅定不移、實實在在地去推進‘互聯網+’行動。”徐工集團副總經理楊勇意味深長地對《中國機電工業》說道,“我們的行動方案整體圍繞著大數據和云計算來進行,所搭建起的‘徐工工業云’平臺由IaaS(基礎設施服務)平臺、PaaS(平臺服務)平臺、SaaS平臺(軟件服務)三層組成——其中IaaS平臺是基礎云平臺,就像人的軀體;PaaS平臺就像人的大腦;SaaS平臺是應用平臺,直接面向用戶,就像人的眼耳口鼻等器官。其理念是要做到資源共享,能力協同和互利共贏。”

  “徐工工業云”平臺所構建起的,是一個龐大而完整的生態系統——在企業內部,其涵蓋了研發、制造、營銷、管理等各個環節;對外,則包含了客戶、供應商、經銷商和創業者。那么,生態系統中的各方通過“這朵云”,都能得到什么呢?

  楊勇向記者做了深入分析:

  對于用戶來說,如果其是剛剛進入工程施工領域,可以通過“徐工云”了解到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狀況,掌握一些必備的技術知識和產品情況;如果其是成套化施工用戶,可以利用徐工的云計算去分析和構建自己的施工設備集群,計算某個項目需要多少設備、施工工期有多長、需要什么工藝工法;在客戶簽約訂單之后,其可以通過“徐工云”及時地了解訂單生產在徐工進行到了哪個程度,是在采購、備產,還是在裝配、下線,從而得知設備是否能在合同周期內及時交付;在設備交付給客戶的同時,客戶還會得到一份電子“出生檔案”,包含了產品的全部資料,甚至還有在某個特殊加工環節上的所有加工參數;在售后服務階段,客戶可以通過“徐工云”及時掌握自己設備的健康情況,而通過徐工提供的遠程故障診斷和遠程服務支持,能夠更好地保障設備的性能、解決設備的問題。此外,客戶還可以在“徐工云”平臺上與其他用戶分享、交流設備的使用心得和經驗,監控設備的運行路線、施工進展狀況,還可以通過“徐工云”進行設備的租賃或是二手車買賣。

 

2016上海寶馬展徐工展臺

  供應商可以通過“徐工云”平臺了解到生產的進展,知道自己的部件用在了哪里,最后又到了什么客戶的手中、以及這些部件最終在用戶手中的工作狀況怎么樣。這一方面對供應商的部件起到了宣傳效果,另一方面也使其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產品,持續提升水平。而對于經銷商來說,“徐工云”強大數據分析能力和物聯網技術能夠為其提供一片更廣闊的維修、備件、二手車服務等增值服務空間,從而得到更大的利益。

  對于徐工集團來說,“徐工云”又將發揮怎樣的作用和意義?

  楊勇指出,首先,徐工云匯集了大量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能夠對未來的經濟走勢,某種類型甚至某些型號的設備需求等做出提前預測,從而掌握市場先機;其次,通過對用戶使用設備的數據進行分析,能夠對設備未來的改進提升、升級換代進行指導,也可降低設備研發投入巨大卻不受市場歡迎的風險;第三,“徐工云”上的智能供應鏈管理系統可以圍繞生產計劃精準、高效地與供應商對接,這一方面降低了資源的閑置、真正做到了‘零庫存’,另一方面也使得供應商的生產更為精準,降低了其運營的風險;第四,“徐工云”可以通過物聯網和云計算對設備的運行狀態、健康狀況實時監控,從而提前判斷出設備是否有發生故障的苗頭、需要怎樣的維護、需要更換哪些部件。“實際上,不可能存在不靠人為干預就永遠‘用不毀’的產品。除了把產品做到極致、讓產品本身就具備高質量和高可靠性之外,我們還打造出一個先進的服務支撐體系,在設備還沒有發生健康問題之前,我們就已經把隱患消除了,這樣不就徹底做到‘用不毀’了嗎?”楊勇笑著說道。

  而在研發方面,“徐工云”也將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前述綠創大賽的成功舉行,就是一次匯聚全球智慧、解決技術難題的成功實踐。楊勇表示,“徐工云”平臺不僅將徐工集團分布在歐洲、美國、巴西、中國等世界各地的研發中心統籌為一個全球協同研發平臺,而且還將研發的一部分開放出來,匯聚全球各地的智慧與“大腦”,共同解決技術難題;甚至平臺還將客戶納入到了研發環節中——“我們會在平臺上發布三維軟件,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盡情去設想和設計真正屬于自己的產品,而我們會把客戶的設計進行生產和落實,這就在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定制,生產出來的是真正適合于客戶個性化需求的產品。”楊勇向《中國機電工業》表示。

  “事實上,一個企業只有秉持一種開放的理念,才能具備旺盛的生命力;如果你閉關自守,只是靠想象去把握客戶的需求,那就不可能為客戶創造出真正的價值。正因如此,我們‘徐工云’平臺堅持資源共享、能力協同、互利共贏,將產業生態中的各方融入進來共同開拓、攜手并進,從而在工業4.0時代具備了蓬勃的戰斗力。”楊勇語氣激昂地說道。

  承諾與引領

  2016年11月22日,上海。連綿的陰雨讓氣溫跌至下半年來最低,人們初次感受到入冬以來的絲絲寒意。但位于浦東的新國際博覽中心,卻人頭攢動,熱情難擋。工程機械,這些平日鮮為人見、熔鑄智慧科技的“鋼鐵大塊頭”,正挺拔身姿、笑傲蒼穹,以它們獨特的方式迎接八方來客。

  作為中國及亞洲頂級的行業盛會、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展——德國bauma的延伸,第八屆中國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工程車輛及設備博覽會(bauma China 2016)在此盛大開幕。繼今年4月“亮劍”慕尼黑之后,全球工程機械巨頭再次“論劍”上海灘。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龍頭老大”,徐工自然不會缺席這場業界頂級盛會——來自41個國家的2900多家展商紛紛亮出了自己的拳頭產品,在暗流涌動的較量與比拼中,只見一塊面積超6000平米的最大展區被人潮圍得水泄不通——這便是徐工出征本屆上海寶馬展的強大“集團軍”。吸引人們駐足觀看的,是70臺閃爍著“徐工金”的主機設備和40多套性能絕佳的零部件產品,以及整體解決方案等。這70臺匠心之作包括行業首款8橋120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XCA1200、“互聯網+”智能起重機XCA60_E、“礦山巨無霸”XE3000挖掘機、XDE300電傳動礦用自卸車和GR3505大馬力礦用平地機,以及繼承家族優良血統的XS365超大噸位壓路機、LW1100KV大噸位裝載機,性能絲毫不亞于國際巨頭的G一代起重機、D系列挖掘機、V系列裝載機、5系列成套路面機械等;此外,徐工還重磅推出了國內首臺自主研發并成功應用的雙輪銑槽機XTC85,中德融合行業頂級研發成果S9平臺產品HB52K泵車,全球首創全工況、全油氣懸掛、全地形的五軸自卸車及中國首臺TWZ260暗挖臺車、國內最大噸位SQS625A伸縮臂隨車起重機等一批行業旗艦產品。這一臺臺陣列整齊、錯落有致的設備閃爍出了中國制造的高端魅力,成為展會現場一道最為靚麗的風景線。

 

徐工發布行業首個“技術領先、用不毀”金標準

  激動人心的時刻終于到來了。下午14點,徐工正式面向全球發布了“技術領先、用不毀”行動金標準,同時攜手華為、阿里巴巴、中國電信等知名企業共同啟動了“徐工工業云”。由此,這場轟轟烈烈“戰役”的“號角聲”被全球各地聽到;這家中國頂尖的裝備制造企業所展現出來的銳意變革和執著前行的姿態,更是被全球各地的來賓牢牢銘記。

  “我們希望,它能成為工程機械人恪守的理念和信仰,成為行業攜手行動的金標準,嵌入‘中國制造’的文化內核與精髓,創新引領、匠心堅守,鑄就大國重器,成就世界級品牌!”面向全球,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做出了徐工“技術領先、用不毀”的堅定承諾。

 

  徐工攜手華為、阿里巴巴、中國電信等互聯網和通信業巨頭,共同啟動“徐工工業云”平臺

  “圍繞客戶需求,對標突破,徐工將用優于同行的徐工行動金標準實現飛躍式發展。相信在中國制造2025目標達成之時,徐工一定能夠實現有質量、有效益、有規模的發展,穩居全球行業前三!”面對全球各地的來賓,副總經理李鎖云也充滿信心地表示。

  中國制造業正處于“由大到強”轉型的關鍵時期。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技術領先、用不毀”既是徐工做出的一種承諾和努力,同時更是徐工為中國制造企業進行轉型升級所做出的一種方向性指引——它一方面在喚醒中國企業回溯到最本質、最重要的基石——產品質量上,通過工匠精神和極致態度去打造出頂級產品,贏得全球消費者的長久信賴;另一方面,也指明中國企業必須抓住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巨大機遇,通過發力新興技術激流勇進,取得跨越式發展。“好比是一座金字塔,最底層、最基礎的是產品的質量水準和可靠性水平,必須要做得很厚、筑得很牢;上層是工業互聯網、云平臺、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要大力布局。如此,才能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地持續攀登。”王民向《中國機電工業》意味深長地指出。

  與此同時,在世界各地,徐工“技術領先、用不毀”的傳奇正屢屢上演著:從卡塔爾世界杯場館施工現場,到巴西奧運會主場館工地;從美國休斯敦石油產區管道鋪設,土耳其鐵路的建設;從肯尼亞首都機場的拔地而起,到馬爾代夫跨海大橋的浮現,都能看到大片大片鮮艷奪目的“徐工金”。對此,蘇丹最大的工程機械銷售企業——蘇丹達爾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莫哈默德在寶馬展現場不無自豪地表示:“徐工具備產品良好的技術、可靠的質量、完備的服務體系,因此在蘇丹市場占有量迅速提高;徐工裝載機已經成為蘇丹裝載機市場領導品牌;挖掘機、推土機和起重機的銷量也在日趨擴大。合作至今,超過1000臺徐工設備進入了蘇丹,應用于蘇丹道路施工、礦業開采,致力于改善蘇丹人民的生活環境,體現了徐工作為國際化大公司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我們有信心將‘XCMG’打造成為蘇丹工程機械的第一品牌!”

 

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接受記者采訪

  持續多年的低迷,已讓許多人對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失去了信心。未來,這一產業的路在何方?“在我看來,全球市場都是增量市場,根本不存在哪里低迷,哪里不低迷!”從不肯停下腳步的王民,再次洋溢起那股蓬勃的戰斗激情。他目光望向遠方,堅定而有力地說道:“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而徐工,正走在自己的長征路上!”

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打 印    關 閉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特別注意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list_info_D1
list_info_D2
更多>>專題推薦
關于6300 | 本網動態 | 聯系方式 | 免責聲明 | 版權信息 | 法律顧問
客戶服務:6300@6300.net 服務熱線:0754-88363699 商事QQ:1594591502
工程機械信息網 Copyright[c]199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汕頭市九鼎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302號

粵公網安備 44051102000045號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州市| 廊坊市| 谢通门县| 丹阳市| 申扎县| 泗水县| 九台市| 东乌珠穆沁旗| 栾城县| 赣州市| 襄城县| 鲁山县| 湾仔区| 商城县| 桦南县| 广水市| 安义县| 五莲县| 休宁县| 随州市| 濉溪县| 绥江县| 福海县| 长兴县| 柞水县| 华宁县| 襄城县| 衡山县| 新野县| 左云县| 大英县| 涿鹿县| 漳平市| 芜湖市| 闵行区| 游戏| 乐平市| 壶关县| 寻乌县| 高碑店市| 龙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