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季度GDP增速保持在6.7%,市場上出現了多種不同的聲音。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三季度經濟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增速止跌苗頭初顯,但經濟回暖言之過早。
10月29日,在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主辦的“2016尋求突圍”的論壇上,李稻葵表示,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為6.7%,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三季度以來部分宏觀經濟指標出現了止跌回穩或小幅回升或持續向好的跡象。
李稻葵提到,制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增速在9月均出現小幅回升,直接帶動了1-9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升0.1個百分點至8.2%;受汽車銷售較快增長和二胎政策逐步發力的帶動,零售消費在三季度以來出現小幅回升,消費繼續發揮穩定經濟增長、優化經濟結構的重要作用。從物價角度來看,PPI同比增速在經歷四年半負增長后于九月轉正、CPI同比增速維持在2%左右的水平均顯示物價水平在持續向好。從工業生產和利潤來看,PMI指數、工業增加值增速和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均表現出企穩回升的跡象。
李稻葵進一步指出,部分宏觀經濟指標的積極變化,并不意味著經濟已經觸底企穩甚至緩慢回升。這些指標的積極變化說明經濟下行的態勢暫時放緩、但難言經濟已經企穩,中國經濟仍處在筑底過程之中。
第一,三季度以來部分經濟指標的回穩在很大程度上仍得益于政府穩增長尤其是穩投資政策的發力,而中國經濟自發增長動力仍不足,如民間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增速仍徘徊在3%左右的歷史低位。
第二,PPI同比轉正及工業利潤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上游大宗商品和工業產品價格回暖,大部分中下游制造業企業產品價格和利潤并沒有明顯改善的跡象。
第三,國際市場復蘇不及預期、部分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也為持續低迷的進出口形勢再添壓力。
此外,三、四線城市地產庫存高企及一、二線城市樓市調控政策為本就脆弱的房地產投資回升態勢增加了不確定性。這些因素均對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帶來挑戰。
李稻葵表示,三季度以來的企穩跡象相對脆弱、基礎依舊不牢,中國經濟仍處在筑底過程之中。根據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預測,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7%,2017年增速為6.6%。
李稻葵建議,未來要從投資、外貿、匯率三方面著手,采取務實措施,加快改革。要從根本上解決制造業和民間投資持續低迷的問題,真正讓經濟部門和地方官員關心經濟發展,同民間企業家一道密切合作,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加大國內大市場的建設力度,增加國內跨省的貿易,應對國際貿易的萎縮。精心管理資本流動,管理匯率貶值的預期,將貨幣存量調整下來,增加固定收益,增加債券存量,實現資本貨幣市場的真正開放。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