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我國清潔能源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截至目前,中國水電裝機、并網風電裝機、并網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在建核電裝機、電網規模均居世界第一,其中水電、并網風電裝機規模占世界裝機規模的比例均超過30%,中國已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
中國已成清潔能源第一大國 水風電占比均超30%
“截至目前,中國水電裝機、并網風電裝機、并網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在建核電裝機、電網規模均居世界第一,其中水電、并網風電裝機規模占世界裝機規模的比例均超過30%,中國已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中電聯黨組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在3月16日舉辦的2016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暨清潔能源“十二五”總結與“十三五”展望專題活動媒體通氣會上接受采訪時說。
清潔能源發展成就舉世矚目
“‘十二五’期間,我國清潔能源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截至2015年底,中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3.2億千瓦,核電裝機容量2608萬千瓦,并網風電達到1.3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4200多萬千瓦,分別是2010年底的1.4倍、2.6倍、4倍和168倍。”楊昆接受采訪時說。
“十二五”期間,中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從2.9億千瓦增加到5.3億千瓦,占比從27%增長到35%。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從0.8萬億千瓦時增加到1.56萬億千瓦時,占比從19%增長到27.8%。
“‘十三五’期間,中國能源行業將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指導下,努力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中國將大幅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逐步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推動化石能源清潔利用,提高能源領域綠色低碳發展質量和水平。”楊昆在接受采訪時分析認為。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進沿海核電建設,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加快西南水電基地建設,穩步建設西部風電、太陽能基地,大力發展中東部地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
“到2020年,力爭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5億千瓦左右,風電裝機達到2億千瓦,光伏裝機達到1億千瓦左右。”楊昆表示。
清潔能源發展機遇大于挑戰
“中國政府多次向國際社會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5%左右,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至45%。”楊昆說,總體判斷,“十三五”清潔能源發展機遇大于挑戰。
在楊昆看來,我國清潔能源發展面臨的機遇主要基于以下幾點:一是世界各國普遍重視,形成了支持清潔能源發展良好氛圍。二是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制定了發展目標,配套政策也逐步完善。三是能源電力行業企業高度認可,自覺發展清潔能源。四是我國清潔能源相關科技創新能力和裝備制造水平、電力建設水平為清潔能源發展提供了保障。
然而,我國清潔能源在面臨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有挑戰。楊昆認為,挑戰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受宏觀經濟影響,電力需求增速下降。二是局部區域電網相對薄弱,消納能力有限,清潔能源集中式開發和分布式開發,電網配套、消納都是下一步工作重點。三是市場化政策、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市場各方積極性有待調動。四是清潔能源和傳統能源之間的關系需要進一步協調,配套政策應逐步完善。
實際上,我國清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和裝備制造能力不斷提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CAP1400三代核電技術和具有四代安全特征的高溫氣冷堆核電技術研發成功,大型水電筑壩和80萬千瓦水輪機組設計制造世界領先。中國風電、光伏發電已形成完整產業鏈,3兆瓦風電機組廣泛應用,風、光、儲示范工程取得良好實驗示范效果。我國電力建設項目遍及世界各地,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
可以說,“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為我國新能源企業開辟了更廣闊市場,帶來了良好發展機遇。
如何更好把握市場機遇,楊昆給走出去的新能源企業提出了建議:一是要熟悉當地清潔能源投資政策,了解當地宗教、風俗等,可以考慮在當地尋找有實力的合作伙伴。二是要了解國外相關標準,做到中外標準對接,這一方面,中電聯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還要加大工作力度,幫助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三是加強國內企業間溝通協調,避免惡性競爭,可以采取股份制、總承包等措施,抱團出海,分散單個企業的風險。(來源:中國電力報)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