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城市工作的復雜程度已遠非當年可比。如今,中國不僅擁有可比肩發達國家的城市數量,還擁有不遜色于紐約、巴黎、倫敦、東京等國際知名大都會規模的城市。
中國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交通擁堵、工作與生活功能區隔分明、“鬼城”“睡城”頻現、城市排水系統不完善致暴雨內澇……
時隔37年,中國再次召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建設”與“管理”兩端著力,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
總體思路
1.要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
2.要堅持集約發展,框定總量、限定空量、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立足國情,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在統籌上下功夫,在重點上求突破,著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宜居性。
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接近55%,相比改革開放之初不足20%的城鎮化率,有了巨大進步。但與國際發達國家80%左右的高城鎮化率相比,未來發展空間依然很大。隨著城鎮化率超過50%,我國正進入以城市人口為主體的社會發展新階段。轉型關口,未來中國城市工作怎樣謀篇布局?
如何布局城市?
3.要優化提升東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區培育發展一批城市群、區域性中心城市。
4.各城市要結合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明確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逐步形成橫向錯位發展、縱向分工協作的發展格局。
5.要加強創新合作機制建設,以協同創新牽引城市協同發展。城市工作必須同“三農”工作一起推動,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
如何規劃城市?
6.要在規劃理念和方法上不斷創新,增強規劃科學性、指導性。要加強城市設計,提倡城市修補,加強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公開性和強制性。
7.要加強對城市的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面的規劃和管控。
8.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務這個重點,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面、更舒心、更美好。
9.要把安全工作落實到城市工作和城市發展各個環節各個領域。
如何管理城市?
10.要推進規劃、建設、管理、戶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
11.要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確定管理范圍、權力清單、責任主體。
12.要加強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戰略研究,統籌推進土地、財政、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領域配套改革。
13.要推進城市科技、文化等諸多領域改革,釋放城市發展新動能。
14.要建設綜合性城市管理數據庫,發展民生服務智慧應用。
15.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
16.要結合自己的歷史傳承、區域文化、時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
如何改造城市?
17.要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繼續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城鎮棚戶區和危房改造,加快老舊小區改造。
18.要大力開展生態修復,讓城市再現綠水青山。
19.要控制城市開發強度,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
20.要堅持集約發展,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
21.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進行規劃建設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熱、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
如何治理城市?
22.要堅持協調協同,盡最大可能推動政府、社會、市民同心同向行動,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市民勤勞之手同向發力。
23.要創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別是要注意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
24.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質,鼓勵企業和市民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城市建設、管理、真正實現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25.要加快培養一批懂城市、會管理的干部,用科學態度、先進理念、專業知識去規劃、建設、管理城市。
26.要全面貫徹依法治國方針,促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7.要深入推進城市管理和執法體制改革,確保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如何化解“城市病”?
28.要提升規劃水平,增強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促進“多規合一”,全面開展城市設計,完善新時期建筑方針,科學謀劃城市“成長坐標”。
29.要提升建設水平,加強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海綿城市,加快棚戶區和危房改造,有序推進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力爭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進城市綠色發展,提高建筑標準和工程質量,高度重視做好建筑節能。
30.要提升管理水平,著力打造智慧城市,以實施居住證制度為抓手推動城鎮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城市公共管理,全面提升市民素質。推進改革創新,為城市發展提供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