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6家中國企業落子這個被譽為中白兩國合作的“旗艦項目”。當天,從園區負責人手中領取入園證書的,就有來自湖南長沙的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
入園項目總投資3000萬美元,預計產后年銷售收入達3億美元。詹純新表示,中聯重科將立足中白工業園的區域和平臺優勢,結合自身研發制造技術,打造一個輻射東歐及中亞地區的制造研發基地。
作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領軍企業,中聯重科“走出去”動作頻頻。23年來,中聯重科深耕全球市場,已在80多個國家布局設點。面對行業調整的“寒潮期”,如何不斷自我突破,尋求屬于“中國制造”的全球坐標?
詹純新有著獨特的思考:“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關鍵缺乏‘工匠精神’。只有懷揣‘匠心’,視技術為藝術,把產品當作藝術品,精心雕刻細節,嚴把質量關,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思考就有行動。中聯重科日前宣布:旗下5大板塊、1200多種產品,將以全新涂裝“星耀灰、沙礫灰、極光綠”亮相。此次換裝,由意大利著名工業造型設計團隊擔綱,耗時10個月精心打造。業內人士分析,中聯重科此次換裝不僅是產品外觀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技術、質量、成本、服務“四位一體”將集體邁向升級版。
“工匠精神”在中聯重科早有傳承。101米世界最長碳纖維臂架泵車、113米全球最高的登高平臺消防車、全球起重能力最大2000噸全地面起重機、全球最大水平臂上回轉自升塔式起重機……近年來多個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的“皇冠”,都貼上了中聯重科的名字。
“如今在‘互聯網+’的轉型浪潮之下,更要用極致思維,提升產品工藝和質量,擁抱全球市場。”詹純新說。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