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有關方面獲悉,國家發改委正在草擬一份意在扶持、引導國內重大技術裝備發展的相關文件。根據文件內容意向,今后國家將鼓勵國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優先采購國內自主創新裝備產品。此外,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和財政性資金采購國產裝備產品,該文件也提出了相關要求。
對此,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國有資產研究中心主任高梁分析認為,這一舉措是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的重要內容,對于裝備制造業的振興與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國產設備急需重大項目支持
高梁指出,該項文件的擬訂頗為及時,因為在當前情況下,中國的裝備制造業急需這樣一個鼓勵、引導性強的文件,扶持行業的發展與振興。
當前我國裝備制造業面臨的情況十分復雜,一方面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裝備制造業正承受國外制造業巨頭的強烈沖擊。由于國外企業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形成了國內重大裝備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的局面。另一方面,國際制造業巨頭在高端產品領域一直沒有放松針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在這樣的局面下,中國的裝備制造業必須向高端發展,而發展則必須堅持自主創新。
高梁認為,選擇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作為支持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突破口十分正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業主單位不僅有責任推廣使用國內自主創新裝備產品,而且也具備這樣的條件。
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已經連續十多年占GDP的40%,而去年更達到了50%。“根據統計年鑒,一般來說固定資產投資用于設備采購的,大約在25%~30%,去年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為10萬億元,這樣計算下來,用于設備采購的投資大約在2.5萬億元左右。”高梁說,“這其中中國的裝備制造業又分得多少?據我所知,我國高端技術產品70%是要依靠進口。裝備制造業是國家的戰略產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發改委擬訂這樣的一個文件,責無旁貸。”
國產設備采購不低于總值60%
據了解,此次國家發改委擬訂的文件,主要有八方面內容。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提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中涉及裝備產品選購的,在項目規劃、備案核準審批和咨詢評估等環節,有關方面要統籌考慮產品的技術水平和經濟適用性,凡國內自主創新的裝備產品能夠滿足項目建設要求的,應優先立足國內選購。
對于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和財政性資金采購國產裝備產品則要求,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即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目錄中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采購重大裝備產品的建設項目,以及其他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重大裝備產品(指成套裝備總價值在1000萬元以上,單臺裝備價值在500萬元以上,核心部件在100萬元以上的裝備產品)的項目,有關部門要將承諾采購自主創新裝備產品作為核準審批的主要條件之一,并明確采購自主創新裝備產品的具體要求。在國家和地方政府投資的重大建設項目中,國產裝備產品采購比例一般不得低于項目所需裝備總價值的60%。不按要求采購的,有關部門不予支付政府資金。
此外,對具備工程示范條件、國內首次自主研制、屬于重點領域內的裝備產品,文件擬訂今后投資主管部門在核準審批項目時,將要有針對性地選定一批裝備自主化依托工程,并要求項目業主單位聯合國內相關生產企業、科研機構制定詳細的制造實施方案,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要給予大力配合和支持。
裝備業需加強行業管理
長期以來,高梁一直關注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他認為,當前最為重要的就是把裝備制造業這一戰略產業高度重視起來,并加強行業行政管理。
機械加工類企業與冶金、化工的行業性質不太一樣,機械企業規模平均較小,而且分散,很容易受到外來力量的侵蝕,如果沒有有效的行業行政管理,那么在國際并購重組加快的環境中,會很快喪失已有的優勢并最終敗下陣來。 他指出,政府有關部門應當針對裝備制造業出臺一些政策,如規范哪些產品可以進口,哪些是限制準入的,哪些企業是可以合資的,哪些是需要中方控股的,而哪些又是根本不能合資的。這些限定并非只是中國有這樣的要求,世界發達國家也一直如此。
目前國內企業自主創新還主要依賴于企業利潤的積累,很少有外部資金可以利用,所以對于國內自主創新裝備的支持不僅要有政策引導,還要有相關的資金加以扶持。高梁認為,支持國內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包括商務貿易、政策法規以及財政支持等。他希望國家有關部門還能在知識產權、技術流動、企業合作、產權合作、技術合成攻關等方面繼續給國內裝備制造業予以支持。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