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近5年之久的北部灣產業投資基金正式啟動,這個總規模200億元的國家級大型產業投資基金將從何入手撬動全局?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一語道破:“做足‘海’的文章,激發‘江’的活力,奮力打造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這兩大核心增長極,江海聯動,區域統籌,為富民強桂注入不竭動力。”
沿海、沿江、沿邊,與東盟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廣西得天獨厚。區位優勢的巨大潛力如何釋放?激越濤聲,首先來自國家批準實施7年多的北部灣經濟區。去年以來,戶籍“同城化”破題,通信、金融、交通等領域同城化實質性推進;港口、園區、通關等重點領域改革提速,北部灣港吞吐量突破2億噸;產業增量提質,超500億元的園區已達6個,電子信息、石化、新材料等現代產業集群正加快崛起。
“一灣相挽十一國”,北部灣經濟區還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著力打造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樞紐門戶。泛北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務實推進,中馬“兩國雙園”、中國·印尼境外經貿合作區、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等平臺加快建設。金融創新扎實推進,廣西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繼續列西部和邊境省區首位。2014年,經濟區GDP達5448億元,增長9.5%,占全區比重34.8%,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打開廣西地圖,左江、右江、紅水河、柳江、桂江……依次匯合,千里西江滾滾東流。江聲呼應海潮,廣西強力打造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去年底全區內河通航里程5634公里、港口吞吐能力過億噸。南寧、柳州、梧州等7個沿江市,像珍珠般散落西江邊,因經濟帶聯成一體,珠鏈式涌現50多個工業園區,集聚全區六成以上工業總量,形成西江經濟帶基本格局。一批來自粵港澳的產業項目扎根西江沿岸,機械、電子、制藥、建材、電力等支柱產業快速成長,與北部灣經濟區共同夯實產業發展根基。
2014年7月,國務院批復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廣西正式邁入“雙核時代”。乘勢而上,西江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打響:全區將用3年時間,統籌推進12大類166個項目,總投資6303億元。1月20日,被稱為西江“咽喉”的長洲水利樞紐三線四線船閘通航,3000噸級船舶可直航粵港澳。資本總是最早嗅到商機,微軟創新中心、國光西部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紛紛落戶。“試水”不久的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去年底入駐企業已達68家,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33.7億元。
從風生水起到千帆競發,江海聯動“雙引擎”,為廣西穩增長發揮了關鍵作用。去年全區GDP達15673億元,增長8.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