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環保高壓、貧富分化……在中國經濟轉型進入常態的背景下,鋼鐵工業也進入了一種新常態。面對新常態,鋼鐵企業惟有顛覆傳統,建立適應新常態的經營發展模式,才能實現浴火重生。
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中國鋼鐵技術經濟高端論壇上,寶鋼、河北鋼鐵、沙鋼以及新興際華等典型鋼鐵企業的高層,紛紛講述了各自創新發展的具體實踐,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成為了他們適應鋼鐵新常態的共同選擇。
寶 鋼:擁抱互聯網加快商業模式創新
“中國鋼鐵行業深陷嚴冬,惟有改革和創新才是轉型和發展的必由之路。”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表示,技術創新是國有鋼鐵企業轉型發展的基礎保障,管理創新是生存和發展的保證,而商業模式創新是傳統鋼鐵企業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在徐樂江看來,資源和環境的緊約束、結構失衡以及嚴重產能過剩,鋼鐵行業面臨的這三大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技術創新能力的不足。“我們過去走的是一條外延式發展道路,如今市場環境開始逆轉,鋼鐵行業技術創新的黃金時代已經來臨,未來鋼鐵行業技術創新的重點是鋼鐵材料應用領域的拓展和節能減排技術的升級,前者將獲得新的市場空間,后者有利于解決鋼鐵生產過程中的高消耗、高排放,使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命。”
談及中國鋼鐵行業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徐樂江認為,不是因為我們的研發費用不足,也不是我們科技人員缺乏智慧,主要是我們缺乏鼓勵創新的制度和環境,而這個制度和環境需要管理創新來營造。
長期以來,傳統鋼鐵企業均把重心放在制造上,制造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盈利能力;如今鋼鐵企業之間的成本競爭越來越白熱化,傳統的博取差價盈利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創新商業模式刻不容緩。
徐樂江表示,這種商業模式創新可以從技術、收入、產業和企業四個層面展開。其中,在產業模式創新上,重新定義鋼鐵業,掙脫鋼鐵的束縛,跳出鋼鐵看鋼鐵,進入或創造一個新的產業。寶鋼提出由鋼鐵向材料轉型的實質就是改變產業模式。
在收入模式創新上,要從只賣產品轉向賣產品和出售服務并重,最終轉向服務是盈利的主要來源,產品不過是服務的載體。
此外,在技術模式創新上,通過引進或發明激進型技術來主導自身的商業模式;在企業模式創新上,要改變鋼鐵企業在產業鏈中的角色,從制造為核心轉向產業鏈的整合。
河北鋼鐵:顛覆自我樹立“特鋼”思維
河北鋼鐵集團總經理彭兆豐認為,鋼鐵企業要真正擺脫困境,必須理性認識并適應市場的新常態,勇于挑戰自我,勇于顛覆傳統,以國際化的視野和市場化的思維,加快建立適應微利時代新常態要求的、可持續的經營發展新思維。
彭兆豐表示,當前企業必須適應盈利下滑、資金緊張的形勢變化,優化負債結構,積極使用高性價比原料,大刀闊斧削減附加成本和非生產性費用,建立低負債條件下的發展模式,低結構成本下的生產組織方式和低資金保障下的經營管理模式。
除此之外,鋼鐵企業還要轉變“普鋼”的營銷理念,樹立“特鋼”營銷思維,加強戰略營銷、技術營銷和服務營銷,培育穩定批量的高端用戶群,以用戶結構提升促進品種結構提升。
筆者了解到,目前河北鋼鐵正在積極開展經營模式轉型,從還原鋼鐵主業先進性,強化資金集中管控,全面推進產線對標,創新營銷模式,改革考核分配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
河北鋼鐵主要從內外兩個方面推進經營模式轉型,對內推進市場化改革,深化體制變革和機制創新,激發企業內生活力,提升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對外推進國際化經營,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原料、渠道、金融、人才等軟硬件資源,提升國際化運營能力。
按照集團三年規劃,到2016年,河北鋼鐵將成為與規模地位相匹配、引領綠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鋼鐵集團。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