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群80后、90后,從小在父母身邊嬌生慣養,但是走進企業,他們成長起來,勇敢地擔起工作生活的兩副重擔;他們也曾有過五彩斑斕的夢想,但現實面前,他們意識到唯有腳踏實地的努力,才是人生真諦,否則也只能是好高騖遠的空想。他們是伊力特現代物流有限公司叉車班里的年輕人。
叉車班在物流公司是一個關鍵性的技術崗位,擔負著全公司貨物裝卸倒運任務,班里是清一色畢業不久的大男生。他們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工作期間24小時待命,不能離廠半步,火車的鳴笛聲就是號令。貨物進站無論是凌晨三四點,還是數九寒天,接到通知都得從熱被窩里爬起來,“披掛上陣”,一干兩三個小時。必須在鐵路局規定的時間內準確無誤地裝卸貨物。剛開始工作他們很不適應,從2013年7月公司正式運營以來,經過不到一年的上崗操練,這些年輕的 “大男孩”身上已經沒有一點初入工作崗位時生澀的痕跡。
今年23歲的茍中晨稚氣未脫,略顯靦腆和羞澀。開叉車是他離校以來的第一份工作,對待這份工作他很認真。初學叉車的他連摩托車都沒有騎過,在師傅的示范下,給油踩離合很快地將叉車開得熟練起來。開叉車不但需要技術,還需要在工作細節中擁有使用機械的悟性,叉車車叉要準確地叉入托盤孔,又不能叉破貨物包裝袋。需要技術和眼力的配合,稍有近視的他為了更好地工作,戴上了眼鏡,輕松自如地叉舉貨物。而在今年該公司舉辦的首屆叉車技能大賽中,他不負眾望,一舉奪魁。
今年26歲的顧鵬是這個班里的大哥了,大學里學的是汽車檢測與維修,工作前就跟著父親開“大馬力”,父親修車,他在一旁看,日積月累,對車輛的構造了如指掌,有了大學的理論知識做基礎,修理起叉車也就得心應手,平時叉車的一些“小毛小病”都自己動手修理,車胎爛了,自己扒,油路出故障,也可以動手排除。“能者多勞么。”顧鵬自豪地說。
在這個年輕的班組里,他們有著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雖然工作有大致的分工,但是每位員工都相互幫助,只有完成所有的工作任務,才會結伴說笑著一起收工。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裝卸任務,杜絕因裝卸延時產生的額外費用是叉車裝卸隊一貫秉承的原則。為了打贏每一場“裝卸戰”,他們通常在火車進貨場前三四個小時就開始著手準備,吃好飯,穿厚實,備好車,隨時處于待命狀態。一接到裝卸命令,大家就像開賽選手般整齊有序地裝卸貨物,剛開始時一節車皮常常要裝卸一兩個小時,漸漸到靈活自如,不但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地完成裝卸任務,而且驗證了自己開叉車的過硬本領,這些年輕人有了打勝仗的興奮。
“有付出才能有回報,社會上適合我們做的工作很少,我們現在的生活很多都是父母給的,靠著父母我們才有今天的物質基礎。現在公司給了我們福利和保障,我們只有安心工作,才能先苦后甜。當初自己的想法有些狂妄自大了。”顧鵬說出了叉車班里年輕人共同的心里話。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磨練后,這些年輕人覺得自己忽然間長大了。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