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期疊加”的形勢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模式正在改變。
《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多位專家發表了上述觀點。
一方面是轉型升級的陣痛,另一方面是中國經濟在調結構、促改革中,努力探尋新的增長點和新動力。
上半年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使中國經濟一直面臨嚴峻的下行壓力,被稱為“微刺激”的一系列政策也引來頗多討論。
因而,上半年GDP增速7.4%的數據一出,不少唱衰中國經濟的國際機構都頗為詫異。
同時,不少專家認為,從內外形勢看,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仍不可忽視,需要進一步“微刺激”和“穩增長”。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曾表示,下半年,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要抓住和用好“倒逼”機制,以解決重大結構性矛盾為突破口,積極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本報通過對公開政策和高層講話的梳理發現,改革成為上半年的“最熱詞”,而產業結構調整、區域結構調整和投資消費結構調整尤為引人注目。而這些,也將繼續成為下半年經濟攻堅轉型升級的著力點。
消費與有效投資并重
投資刺激還是消費拉動,是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被討論最多的問題。
余斌認為,從數據來看,消費逐步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從投資、消費和出口結構看,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明顯下降。
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2.4%,比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
但重視消費的增長并不意味著投資不重要。“關鍵是重新理順投資與消費的關系。投資當然很重要,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但更重要的是有效投資,是建立在消費基礎上的投資。”余斌稱。
4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了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范圍,部署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作用,確定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措施;4月23日,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
從數據面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穩定增長,彌補了制造業和房地產的投資下滑。6月數據仍然反映出穩增長措施在發力,尤其是鐵路相關產業投資建設正在加速。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