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官方近期表態看,交通運輸受到關注的趨勢,將延續到“十三五”。
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近日組織召開《“十三五”交通運輸面臨形勢研究》和《交通投融資――政企合作研究(PPP)》兩個課題開題會,正式開啟了新形勢下交通發展和融資的研究。
年中以來,中央積極的、不遺余力的“保增長”信號釋放越發密集,交通運輸作為各部門和地方在保增長方面駕輕就熟的抓手,進度和力度大大提升。福建、重慶等地近日均公布了交通領域的重大部署。
一位相關人士稱,無論鐵路還是公路、船運,不少應該屬于“十三五”的交通規劃目前已投資到“十二五”,保增長信號一再明確的背景下,部門和地方會更積極地部署交通建設。
國研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劉培林對本報表示,交通建設空間仍在,但有關部門要掌握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節奏,防止遇到外部沖擊釀成風險。
交通基建領跑“十三五”
“十二五”還未結束,交通運輸領域的部分工程已經“透支”到“十三五”。編輯查閱多份官方資料發現,這一現象廣泛存在于交通的各個領域,鐵路領域反應較早。
“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到2015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2萬公里左右,基本建成規模超4萬公里的快速鐵路網,鐵路復線率和電化率達到50%和60%左右。
鐵道部2004年編制的鐵路網中長期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鐵路營運里程達到10萬公里,這意味著原本到“十三五”到達的目標,要提前5年完成。
今年4月30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召開電話會議,再度調整今年的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至8000億元。同時,國家鐵路計劃投產新線也隨之提升至7000公里以上,為歷年之最。這也意味著鐵路建設增速并沒有下降趨勢。
這種發展速度在地方也越來越多地出現。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設總指揮部7月28日消息稱,福建省將提前實施15個“十三五”高速公路項目,建設里程783公里,總投資約800億元。其中,今年擬開工建設7個項目365公里,其余8個項目明年開工建設。
在“數字”任務超額完成已比較明朗的形勢下,“十三五”的交通運輸要解決什么問題?
發改委基礎司副司長任虹在上述開題會上表示,“十三五”將是不同于任何一個五年的發展時期。“未來五年將對交通運輸管理服務提出更高要求,重點應強調運輸一體化、交通現代化。”
公私合作成融資改革重點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模式。此后,各個領域都在進行積極探索。
投入巨大的交通基建領域,對這一模式的探索更為積極。
今年4月,國務院在基建領域首推80個PPP(公私合作伙伴)項目,其中,鐵路港口均在列。
任虹稱,PPP模式能夠緩解資金壓力,極大改變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融資模式,推動交通發展新模式。
在地方,PPP的探索熱情一樣高漲。重慶市發改委7月30日召開發布會稱,下半年,重慶將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和成渝經濟區、成渝城市群建設,穩妥推進PPP投融資體制改革等。
重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下半年,將利用此項改革爭取布局實施一批交通、水利、能源、城市管網等項目。”而PPP投融資體制改革措施“要不了多久就會陸續出臺”。
事實上,交通領域對PPP的探索并非新事物,但進展和成效非常緩慢。例如,1996年底通車的泉州刺桐大橋,為內地首例BOT(建設-經營-移交,PPP的一種形式)項目,曾被樹為典型。但近年來,刺桐大橋的建設經營方名流公司和政府的矛盾逐漸尖銳。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