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今年前5個月機械工業主要經濟指標有所回落,但下滑幅度逐月收窄。從全年看,行業總體需求仍將偏弱,行業發展將維持 “平穩”的主基調。
在7月4日召開的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座談會上,中機聯特別顧問蔡惟慈表示,盡管下行壓力巨大,但主要指標依然高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機械工業全年仍有望實現兩位數增長。
數據:利潤增幅回落 產品價格水平低位徘徊
穩中有進 增速回落
中機聯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1~5月,我國機械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11.3%,高于同期全國工業 (8.7%)2.6個百分點,比1~4月回落0.2個百分點。
主營業務收入平穩增長。1~5月全國機械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84084.25億元,同比增長11.58%,比全國工業同期增速 (8.14%)高3.44個百分點,但比1~4月機械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 (12.41%)繼續小幅回落0.83個百分點。
實現利潤增幅回落。1~5月全國機械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703.08億元,同比增長19.35%,比全國工業同期增速 (9.76%)高9.59個百分點,但比 1~4月機械工業利潤增幅(20.49%)回落1.14個百分點。
稅金增幅高于全國工業近7個百分點。1~5月全國機械工業企業稅金總額3035.13億元,同比增長15.19%,比全國工業同期增速 (7.34%)高7.85個百分點,但比1~4月機械工業稅金總額增速 (16.17%)回落1個百分點。
產品增幅波動較大,5月近半產品增幅回落。在統計的64種主要產品中,1~5月45種產品產量保持同比增長,占比70.31%。但1~5月與1~4月相比,43種產品產量增幅呈現不同程度的回落,占比67.18%。
總體看,機械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高于全國工業,但增幅逐月小幅回落。
汽車行業帶動作用仍突出
今年前5個月,我國汽車行業產量為1061萬輛,累計同比增速為10.79%。其中客車產量為74萬輛,同比下降16.42%;多功能乘用車 (MPV)的產量為 81萬輛,同比增速達55.24%。2014年5月,全國汽車行業完成出口交貨值289.96億元,同比增長6.68%,環比下降2.27%。其中,低速載貨汽車制造業同比增速達202.64%。工業增加值增速13.3%,高于機械工業行業平均水平 (11.3%)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 (11.9%)提高1.4個百分點。
1~5月汽車行業利潤增長29.26%,遠高于同期機械行業平均水平(19.35%)9.91個百分點,在機械工業新增利潤924.64億元中,汽車行業新增利潤561.45億元,占全行業的比重60.72%,拉動機械工業利潤增長11.74個百分點。
產品價格水平仍在低位
2014年機械工業當月價格指數和累計價格指數延續了2013年走勢,仍在100%以下徘徊,截至5月,機械工業累計價格指數已經持續30個月低于100%。
但從趨勢看,均有微弱回升。2014年1月機械工業價格指數為98.7%,2月均為98.8%,3月98.9%,4月98.9%,5月99.1%,有趨穩趨勢。
從142種重點監測的產品價格指數看,5月當月價格指數低于100%的產品數量占多數達74種,高于100%的62種,6種持平;1~5月累計價格指數低于100%的76種,高于100%的55種,11種持平。
外貿增長好于上年同期
1~5月機械產品累計進出口總額2876億美元,同比增長10.16%,高于全國外貿9.9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增速回升11.24個百分點。其中,累計進口 1285億美元,同比增長11.11%,高于全國外貿10.31個百分點,累計出口1591億美元,同比增長9.4%,高于全國外貿9.8個百分點。
1~5月機械工業累計實現貿易順差305億美元,占全國外貿順差的42.78%,比上年同期增加8億美元。專家分析,去年的高額順差主要是由于進口的回落;而今年前幾個月的順差則主要得益于出口回升。
實際到位資金不理想
2014年1~5月機械工業自年初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705億元,同比增長14.33%,比上年同期 (15.11%)增幅回落0.78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17.16%)回落2.83個百分點,而且繼續低于同期全社會 (17.2%)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其中5月當月投資同比增長12.61%,比4月回落0.82個百分點。
本年實際到位資金不理想,同比增長12.26%,低于投資增速2.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 (14.02%)低1.76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增長7.04%,比上年同期 (11.8%)回落4.76個百分點,利用外資呈現兩位數負增長,占大頭的企業自籌資金同比增長13.28%,比上年同期 (15.79%)回落2.51個百分點。
運行特征:子行業分化凸顯 轉型升級取得實效
關于上半年裝備工業發展態勢,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副院長石勇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裝備工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但增速逐月回落。1~2月、一季度、1~4月、1~5月裝備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2.7%、11.8%、11.5%和11.3%。
子行業分化凸顯
1~5月,全國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完成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5.31%,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7.51個百分點;在重點統計監測的70種裝備產品中,有48種產品累計產量保持增長,占比為68.6%;完成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7%,增速較上年同期降低0.9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9.96%,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6.99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76%,較上年同期提高0.53個百分點。
從分行業來看,1~5月,通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專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3%,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儀器儀表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
從重點行業情況來看,汽車產銷保持穩定增長,乘用車產銷增速加快,商用車產銷增速回落,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持續下降。
1~5月,汽車產銷992.8萬輛和983.81萬輛,分別同比增長9.37%和8.97%。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別同比增長11.06%和11.13%;商用車產銷分別同比增長2.4%和0.1%。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0.9%,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8%,市場占有率低于上年同期3.8個百分點。其中,自主品牌轎車銷量同比下降15.8%,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2.5%,市場占有率同比下降5.7個百分點。
新承接和手持船舶訂單繼續大幅增長。1~5月,全國造船完工量130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4.3%;新承接船舶訂單量347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07.9%;截至5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1504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1.4%;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總量的35.4%、56.5%和47.9%。
汽輪發電機和風力發電機組產量增長加快,水輪發電機組產量出現下滑。1~5月,發電設備產量同比增長13.7%,其中汽輪發電機產量同比增長18.5%,風力發電機組產量同比增長15.6%,水輪發電機組產量同比下降9.1%。電站用汽輪機產量同比增長8.2%,電站水輪機產量同比增長12.8%,變壓器產量同比增長6.6%,電力電纜產量同比增長1.5%,交流電動機產量同比增長9.3%,電站鍋爐產量同比下降7.5%,燃氣輪機產量同比下降46.6%。
工程機械行業主要產品產量有增有減。1~5月,內燃叉車產量同比增長9.8%,壓實機械產量同比增長17.5%,水泥專用設備產量同比增長0.7%;裝載機產量與上年同期持平,挖掘機產量同比下降4.4%,混凝土機械產量同比下滑0.5%。
機床行業呈恢復性增長態勢。1~5月,金切機床產量同比增長5%,其中數控金切機床產量同比增長18%;金屬成形機床產量同比增長3.1%。金屬切削工具產量同比增長13.7%。
農機行業主要產品產量出現下滑。1~5月,大、中、小型拖拉機產量分別同比下降4.7%、9.8%和10.2%,收獲機械產量同比下降10.5%;飼料生產專用設備產量同比增長0.6%。
機械零部件主要產品產量保持增長。1~5月,鍛件產量同比增長17%,泵產量同比增長7.3%,閥門產量同比增長5.4%,齒輪產量同比增長3.5%。
創新穩步推進 轉型升級取得實效
分析裝備工業發展亮點,石勇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裝備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
首先,裝備工業結構調整不斷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和國家產業政策導向。上半年,裝備工業結構繼續朝著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和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方向調整。1~5月,汽車行業 (不包括摩托車)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5.2%,增幅高出裝備工業3.5個百分點;環保設備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6.5%,增幅高出裝備工業4.8個百分點。這些與擴大消費、提高生活質量關系密切的行業增速均快于全行業平均水平。
第二,產品結構逐步向高技術、節能減排方向升級。1~4月,機床產品進口額同比下滑4.55%,但出口額卻同比增長16.95%;其中金切機床出口額同比增長9.01%。在金切機床中,數控機床和加工中心出口額同比增幅分別高達24%和42%。
5月當月,國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量繼續攀升,達到6525輛,同比和環比均有近四成的增長,創2014年來產量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生產5348輛,占82%。在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直接帶動下,2013年以前混合動力客車產量占絕對優勢的局面已經發生變化,新能源汽車已經開始成為國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力車型。
第三,關鍵零部件和核心技術等領域的自主創新深入推進。上半年,北京電力設備廠的±1100kV直流干式平波電抗器和特變電工沈變公司的1000kV交流變壓器絕緣套管完成技術鑒定;特變電工沈變公司的±186kV和±400kV換流變絕緣套管完成產品鑒定;大型抽水蓄能機組關鍵控制設備自主化取得新進展等,裝備制造企業不斷加快了關鍵零部件和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步伐。
預測:有望保持兩位數增長
分析下半年裝備工業發展走勢,石勇認為,從國際看,全球經濟活動總體加強,預計2014下半年和2015年將進一步改善,先進經濟體已走出 “大衰退”,復蘇逐步增強,但經濟增長在全球范圍內并非同樣強勁,全球復蘇依然脆弱,仍存在較大下行風險,包括舊有風險和新形成的風險,需要進一步采取政策措施,以充分恢復信心、確保強勁增長及緩解下行風險。
從國內看,穩增長的政策效果已經有所顯現,市場需求趨升,企業信心恢復,原材料采購趨于積極,開工率趨升,經濟運行進一步向好。當前,一系列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效應仍在陸續釋放,疊加滯后效應仍將在今后幾個月逐步顯現,國內經濟和制造業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勢頭。
從裝備制造業看,由于2013年增速逐月上行,基數較高,雖然2014年開局不錯,增速較高,但難以持續,逐月回落符合預期,且不會形成慣性下滑。
綜上分析,石勇表示,2014年下半年裝備工業增速較上半年略有回調,但全年仍將保持平穩運行,預計下半年同比增長10.5%左右,全年同比增長10%左右。
記者發現,盡管在統計口徑上,機械行業和裝備工業略有不同,但從整體運行趨勢看,機械、裝備行業都將保持兩位數的平穩增長態勢。
從機械工業發展來看,上半年穩中有進。鑒于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積極向好,蔡惟慈認為,從全年來看,機械工業依然可以保持兩位數增長。預計機械工業全年主營業務收入、出口、利潤三大指標依然可以實現12%、12%及8%的預期目標。
政策建議:研發共性技術 落實扶持政策
鑒于當前裝備工業發展形勢,石勇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加強裝備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建立行業信息發布制度,定期發布產業信息和數據;完善高端裝備制造業統計體系,定期研究、發布高端裝備制造業經濟運行情況;及時發現裝備工業和高端裝備制造業經濟運行中出現的苗頭性、趨勢性問題,加強相關重大問題研究。
二是加大對裝備工業共性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條塊分割,缺乏對裝備工業共性技術的聯合研發與共享。在裝備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共性技術研究缺位無疑成為全行業轉型升級的瓶頸制約。建議通過市場運作方式,支持由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聯合組建關鍵零部件研制股份公司,在縱向上補齊產業鏈短板;支持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組建跨行業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從橫向打通產業鏈,加快促進裝備工業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
三是謹慎改革汽車企業股比政策。汽車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就業面廣、消費拉動作用大,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如果過度放開汽車企業股比政策,國內汽車企業將淪為外國汽車企業的加工廠,不利于掌控汽車產業發展的主動權,明顯削弱民族汽車產業的競爭力。建議謹慎改革汽車企業股比放開政策,且鑒于汽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應將其股比放開政策改革置于其他行業之后。
四是支持國內優勢農機企業和現代化農機產品加快升級。我國農機市場需求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眾多國外知名企業憑借技術和品牌優勢競相搶占農機市場。國外農機企業進入,雖然能夠滿足國內部分市場需求,能夠為本國企業學習借鑒國外先進企業的技術、管理經驗等方面提供幫助。但隨著跨國農機巨頭深入涉足國內市場,加之部分外資企業得到很多我國政府對農機工業的特殊優惠政策,致使原本綜合實力不強的國內農機企業處于更為被動和不利的局面。建議盡快研究制定加快促進我國優勢農機企業和現代化農機產品調整升級的政策措施,避免出現國內農機企業長期固化于產業鏈低端的危險。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