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連續4個月的回升被市場解讀為經濟企暖拐點的標志。
國家統計局7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0%,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回升。市場普遍預期未來經濟企暖,政策釋放的利好將會在三季度集中體現;市場期待政府繼續出臺一系列微刺激措施以實現7.5%的經濟增長目標。
經濟企暖拐點出現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陳中濤稱,PMI已連續4個月回升,特別是最近兩個月逆季節走勢上揚,新訂單指數上升明顯,反映出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效應顯現,需求改善,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增強。
“一個非常好的跡象就是經濟企穩,沒有再繼續下滑,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接下來政府一些穩增長的措施還在出臺,包括銀監會對存貸比的放開,財政體制改革、戶籍體制改革現在都在推出,預計今年三季度經濟可能有較明顯的回暖。“這個數字是印證了經濟企暖,又出現拐點的重要的標志。”
數據顯示,6月,各分類指數普遍回升。新訂單指數為52.8%,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為去年10月以來的高點。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0.3%,比上月上升1.0個百分點,重回臨界點上方。“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新訂單指數上升幅度最大,是PMI上升的加速器,生產指數最高,是PMI平穩運行的穩定器。”統計局稱。
陳中濤指出,外部需求穩中趨升。新出口訂單指數最近兩月持續回升,6月份回升到50%以上,達到50.3%,特別是作為我國出口大省的廣東省,制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5、6兩月回升尤為明顯,分別為52.1%和51.6%。這些數據反映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初見成效,外部需求穩中趨升。
降息可能性不大
央行在6月中旬對小微企業和“三農”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包括股份制銀行在內的商業銀行均獲得定向降準資格。有市場預期,新一輪的定向降準將釋放資金規模超過1000億。近日,中國銀監會宣布調整存貸比(LDR)來緩解信貸供應。
美林美銀首席分析師陸挺表示,市場普遍達成共識的是,6月PMI改善與政府最近一系列的微刺激措施有關。陸挺在分析報告里稱,6月PMI指數表明制造業活動更強勁,未來幾個月中國官方制造業PMI有望升至51.5。該報告稱,中國微刺激是制造業走強的主因,預計中國政府將繼續出臺一系列微刺激措施來達成今年(2014年)7.5%的GDP增長目標。
“降息的可能性是很小;因為利率市場化之后,企業的貸款利率基本上已經放開了。”沈建光認為,只要有充足的流動性,特別是定向降準由點到面,擴大到大銀行,增加貸款供給,利率自然會下來。“所以其實降息本身可能這個行為,我覺得不會發生,但是降準會促進降息的發生。”
沈建光進一步補充,鑒于定向降準已經擴圍到股份制銀行,接下來對大銀行可能也會有一些放松。貸存比的放松,加上已經投放流動性,銀行間市場的利率在下滑,所以整個信貸環境在放松。相關政策釋放的利好已經出現,但依然有滯后,可能在三季度會集中體現。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