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噸鋼利潤2元錢,相當于一根雪糕。”產能過剩,產品趨同,殺價求生,鋼鐵行業如何沖出“血路”?太原鋼鐵集團的答案是創新。
太鋼是全球最大不銹鋼企業。去年,鋼鐵行業困境重重,太鋼實現利潤5億多元,同比增長近25%。今年一季度,太鋼實現利潤8000萬元,是全國唯一盈利的大型鋼鐵企業。
“一方面鋼鐵產能過剩,另一方面高端鋼材依賴進口;一方面大量消耗資源,另一方面污染排放嚴重。”太鋼集團董事長李曉波認為,鋼鐵行業必須依托技術創新向高端轉型。
太鋼“逆市上揚”源于產品創新。“神舟”飛船、“天宮一號”的關鍵部位,蘋果手機0.01毫米不銹鋼部件,都應用了太鋼產品。太鋼雙相不銹鋼產品獨家中標港珠澳跨海大橋工程,增加了橋梁設計壽命,推動了我國跨海大橋建設的材料升級。目前,太鋼有28個品種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35個品種打破國外壟斷,一大批耐高溫高壓、耐腐蝕、高強韌的“獨家產品”運用于國內高端領域。
太鋼形成4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擁有不銹鋼為主的核心技術近800項,其中120項國際領先,科技對企業發展的貢獻率達到75%以上。太鋼每年產生專利、專有技術300多項,每年預算安排3000萬元用于科技成果獎勵。
由于環保原因,不少傳統大型鋼企被迫“逃離老城區”。然而,有60多年歷史的太鋼以科技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實現“城企和諧”,甚至成為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把固、液、氣態廢棄物吃干榨盡、變廢為寶,在行業內率先啟動PM2.5減量工作。太鋼每年處理城市生活污水2000萬噸,提供集中供暖熱源1400多萬平方米。“十二五”期間,太鋼還將形成年處理報廢汽車1500輛的能力。
“輸出”產品技術、節能環保技術成為太鋼新的增長點。太鋼已向國內6家鋼鐵企業輸出不銹鋼項目建設技術。高爐沖渣水熱能循環利用、不銹鋼鋼渣回收利用技術已開始輸出,脫硫脫硝等節能環保技術與相關企業形成合作意向。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