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日前在北大國發院“兩會”解讀報告會上表示,由外需拉動的經濟增長,要轉向內需拉動的經濟增長,仍然必須以投資為主。而對于中小企業融資難,服務型中小企業應如何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融資渠道,林毅夫也在一個公開場合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較好的方式仍然是依靠地區性中小銀行。
投資才能驅動增長
在經濟態勢相對疲軟的大環境下,有經濟學家根據我國1、2月份的數據分析,認為我國目前增長速度很可能低于7.5%。
對此,林毅夫認為,我們所需要達到經濟增長目標,不僅是7.5%的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實現質量和效益共同提高,不遺留后遺癥的增長。“這種狀況之下,我們由外需拉動的經濟增長轉向由內需拉動的經濟增長,仍然必須以投資為主。”他表示。
隨著我國經濟增速逐漸放緩,過去依靠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日益受到質疑,提高消費驅動經濟增長地位的聲音逐漸成為主流,眾多經濟學家建議將經濟增長方式從投資轉向消費。但林毅夫依然持相反看法。
“我們應該不應該主要以消費的增長來拉動我們的增長,在這方面我個人有保留。”林毅夫則認為,用消費來引導中國經濟,很可能會陷入危機。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在短期內就能增加需求,提高經濟增長率、增加就業。“投資只要做得好,勞動生產力就會提高,我們未來的收入就可以繼續增長。收入增長后,可以支撐消費和支撐投資,這樣的增長會持續,才不會留下后遺癥。”他表示。
林毅夫進一步解釋,要使得消費增長可以持續,不遺留后遺癥,前提是家庭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收入水平不斷地提高,勞動生產力水平也必須相應地提高;勞動生產率水平的提高來源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兩者都必須以投資為載體。沒有投資,就不會有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
“如果說我們還是要投資,那有沒有好的投資機會?這方面我覺得投資機會還非常多,有很高的經濟回報率。”林毅夫認為,當前中國基礎設施方面仍有待完善,民生項目、環境污染等將成為下一個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投資主力。
適合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在3月19日下午舉行的“服務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與對策”會議上,林毅夫則就當前服務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相應的對策。
林毅夫認為,解決服務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主板、創業板、新三板等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更多的中小企業還是依靠間接融資。
他認為,服務型中小企業一般具有以下特點:資金需求規模相對較小;通常缺乏比較好的抵押品;企業經營失敗概率高;企業家經營能力和信用方面存在風險。
“我想需要解決這類型中小企業融資比較好的還是地區性的中小銀行。”林毅夫表示,地區性中小銀行客戶分散,風險也分散,而且對于當地的企業家和當地的企業發展都更加了解,更能控制風險。
對于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對企業融資的助力,林毅夫認為,因為信披成本等因素,讓中小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有一些困難。“多層次資本市場可以起一定作用,但是我想更多的中小企業大概還是依靠間接融資。”林毅夫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表示,資本市場上對信息披露要求非常高,而信息披露的成本是很高的,包括需要合格的、有信用的第三方來整合企業的信息。而且這樣的信息披露在上市或掛牌之后、經營過程中依然需要不斷地做信息披露。
“如果你要找一家有信用的審計機構給你服務,那可能(成本)就是每年幾十萬到幾百萬,我們知道很多中小企業需要資金就是幾十萬,那這對他來講就不劃算。”林毅夫表示。
不過,林毅夫也指出,發展地區性中小銀行支持企業融資,在政策層面還存在一個“不可逾越的難關”。即2006年前后,為了應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情況,政策上開始允許地區中小型銀行的出現,但是卻留了一個“很不合理”的要求——成立地區性中小銀行必須有一個戰略投資者,而且戰略投資者必須是現有的商業銀行。
“這就變成一個很大的瓶頸。”林毅夫建議,要發展地區性中小銀行,應該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要求,只要民間資本合格、通過審核就允許設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