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300臺沭河柴油機大批量出口伊朗。進入下半年,山東常林產品出口增速。
沭河柴油機2004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沭河SH185、SH190、SH1115三種型號柴油機同時被鑒定為達到 歐Ⅰ排放標準。2006年,沭河牌手扶拖拉機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中國名牌”。沭河牌手扶拖拉機、柴油機年生產能力都在40萬臺以上,與新產品大中拖四輪一起每年都批量出口到亞、歐、非、美、澳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沭河農機引進5S管理、精益生產管理、ERP和TPM,實現了企業管理的又一嶄新突破,重點抓好現場管理、成本管理、技術創新和質量管理。經過兩年多的實施和推進,生產經營管理發生了巨大變化。生產現場科學定位,規范有序。員工們積極參與各項創新活動,踴躍上交改善提案。全體員工從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做起,精打細算,每位員工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節約每一度電、每一張紙、每一滴水、每一滴油、每一寸鐵,把非生產性費用壓縮到最低限度;對生產性輔料定時定量發放,以舊換新,不應開支的費用一分錢也不能支出。實行訂單式準時制生產,堅決制止超凌晨制造和超前浪費。統一制定了節能降耗獎懲政策,強化崗位責任制,增收節支,壓縮所有管理費用、生產制作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創造經濟效益型企業。上到高層決策者,下到車間普通員工,全身心投入到“節約型”組織創建活動中,每年定期開展以“成本節約”和“技能提高”為主題的技術比武、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知識競賽活動,形成濃厚的技術、成本管理文化氛圍。僅今年上半年,通過技術改造、工藝創新、員工節約等方面所節省的資金就達300多萬元。 大力開展技術革新、技術改造和合理化建議活動,各單位結合精益生產,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改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按照用戶具體的要求,組織開展專門設計和專門生產,提高新產品開發水平。兩年收到員工提案近2000多條,改善率在80%以上,為公司節約資金1800多萬元。
嚴格執行ISO9001標準和ISO14001環境認證。開展了群眾性質量活動。實施“有獎捉劣”,質量監督、質量控制嚴格標準 化,將質量控制貫穿到從原料到整機出廠的整個生產流程。每月評選出“質量明星”并通報表彰,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為做好“以技術提升質量”的管理,加快了技術開發力度。實行了技術項目承包制,實現了公平競標,能者多得,使廣大技術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加快了新產品開發進程。今年前9個月,開發新產品30個品種,市場貢獻率在80%以上。
堅守服務承諾,創造客戶價值。集中精力,全面滿足市場發貨需求,同時嚴格控制庫存量,零庫存管理,縮短了資金流轉周期,避免庫存積壓造成資金損失,按訂單生產,時時提供全新的優質產品。緊盯市場,加強內部管理,合理安排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地域資源,吸納優秀人才參與市場營銷、技術研發、服務管理等。及時兌現獎懲,搞好收益分配,充分調動銷售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創噺營銷方式和營銷策略,在產品價格、營銷服務、新產品研發上主動參與競爭。售后服務的不斷提高和創新,為沭河農機進一步拓展銷售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樹立起公司良好的企業形象。
沭河柴油機在產品開發上提出了新產品的系統概念,實行全新的開發模式,聯合設計,開發出擁有自主產權和專有技術的產品,搭起了與國際接軌的新產品平臺,以產品創新為載體,實現了品牌戰略的提升。“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沭河柴油機發展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目前,已開發了30多個多個新品,開發速度提高40%以上,設計周期縮短2/3,試制和試驗周期縮短1/3,新品產值的貢獻率達到到66%%。
沭河柴油機積極創新管理模式,大力推行以利益為核心,以管理信息系統為跨躍的機制模式。通過設計全新的目標管理、崗位分層、績效考核、薪酬激勵模型,最大限度地開發挖掘員工的潛能。向管理要效率,積極拓展信息平臺。通過啟動ERP項目,推進全員TPM工程,全力打造數字化、網絡化的管理平臺。目前,現ERP項目已在全面運行。向管理要效益,深化成本管理,強化資產管理,明確物資管理與營銷業務的接口。對公司物資組織定期抽查,降低了資產風險。向管理要活力,建立了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管理機制。通過市場化運作,多元化的人力資源管理,精細化的管理規范,標準化的管理平臺,沭河柴油機內部管理躍上了新的發展臺階。
開展 “全員節約”活動。“提質量、降成本、減浪費、增效益”,從研發、采購、生產制造、銷售、物流和服務等成本價值鏈的各環節上,組織全員通過精益生產和5S改善,查找問題源、篩選立項、實施改善、推廣應用等形式進行提質降本增效,涌現出許多“改善能手”,“節約標兵”。沭河柴油機員工立足自身,開展“提建議、動腦筋、抓改進”改善活動。將技術創新、節約行動有效滲透到各個崗位。為使改善活動有效運作,制定了全員提案管理細則,明確流程、人員職責、激勵機制。車間員工通過問題點排查、自主改善參與率達到100%。截止到目前,該車間員工累計排查出問題點項目510條,完成自主改善項目220多項,優秀提案 20項;節約生產制造成本430余萬多元。機加工車間出現了以員工名字命名的改善時尚,如“希德托板”等,大大減少了動作、搬運、電能等當浪費,廢舊利用,提高工效。圍繞現場改善提高,使物流從傳統管理走向現代管理,實現了整體布局改善,提高了加工、裝配線的作業效率。
市場服務創新,實現了用戶滿意度的提升;以管理創新為保障,實現了體系支撐能力的提升。全體員工“心牽產品,情系用戶”,要想用戶所想、急用戶所急。多年來,通過對用戶“全過程、全天候、全身心”的三全服務,追求“管理零缺陷,服務零差錯,市場零距離”。為構建高效的服務平臺,在全國建立了近千個4S連鎖店,進行技術服務咨詢,建立了售中服務站,做好售前、售中、售后的各項服務工作,不斷向用戶傳遞各種產品和技術的信息,同時做好用戶的各項服務工作,確保消費者正確使用。十分重視把高知識含量的產品與知識化營銷方式結合起來,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以知識推動營銷,培育、創造新的市場。派出技術人員到各服務站進行培訓講課,不斷提高各營銷服務人員的服務能力。
(來源:山東常林)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